第一六九九章 書院還只是小事(第2/2頁)
章節報錯
都督府正在做這件事,書院卻跳出來唱反調,那麼到底是誰在背道而馳?
如今書院只是站在書院自身的角度去看問題,而忽略了天下人的感想和所求,則必然遠離了腳下的土地。
謝道韞輕聲嘆道:
“門在天上,此空中樓閣也。”
杜英則徑直說道:
“關中書院如今體量太大、又分散各地,的確不適合交給一個人或者少數幾個人管理。康伯?”
“在!”韓伯打了一個激靈。
“嘗試著將書院拆分,並且擬定一份名單,儘可能把不同地方的書院交在不同的祭酒手中,避免一人管多處書院的情況。”杜英吩咐。
“遵命!”韓伯慨然應諾。
這的確是一個得罪人的活,但是也不見得不是進身之道,而且······得罪的或許是一兩個人,但是感謝他韓伯的,將是一批被提拔起來的書院中層。
孰輕孰重,韓伯還是能掂量清楚的。
杜英則緩緩說道:
“書院這邊的反對終究還是小事······”
書院是關中新政的一部分,所以不管書院這邊怎麼提反對意見,最終都是要遵從新政、站在推行新政的角度上考慮行事的,因而杜英和書院之間便是想法有衝突,也只是輕重緩急上的衝突,這些都能夠平衡和調和。
至少大家還不是方向和路線上的衝突。
輕重緩急上的衝突自然最容易調和,利益上的衝突也很容易相互做出讓步,唯有路線上的衝突,是最不可調解的,反而一般都要拼一個你死我活。
大概這就是信仰和信念的力量吧。
世家一樣有世家的信仰和追求,所以杜英一直很清楚自己和世家才是真正的非同路人。
此時書院內部做點兒小動作、小文章,杜英採取措施是為了防止這幫人關鍵的時候頭腦發熱拖後腿,不採取措施其實也不見得會捅出來什麼大簍子。
但是這一次關中王師先動手,到底還是在道義上有所缺失,在關中內部,上下齊心,已經很清楚這其實就是一場統一的戰爭, 只有統一天下,才能真的迎來和平,就像是昔年的秦人不會問秦王為什麼要一統天下,關上函谷關不是一樣可以安穩過日子。
如今的關中百姓和關中將士們也不會問杜英為什麼要對大司馬發起進攻,因為他們已經把自己當做杜英的臣民,而不是司馬氏的臣民,既然如此,司馬氏朝廷也好,大司馬府也罷,其實都是對等的敵人。
可是關中之外的世家,肯定不可能秉持有這樣的心態,也不會如此思考,他們只會想方設法的抹黑杜英,尤其是抓住此次關中王師先發制人、師出無名來大做文章。
荊州世家那邊已經開始這麼做了,恐怕江左各家也會緊跟其後。
這是杜英難得露出的破綻,他們定然不會輕易放過。
而憑世家對輿論的操控,最終恐怕本地的民心也會隨之傾倒,逐漸把關中王師當做叛軍,當做一樣來毀滅他們家園的胡人。
若是如此,那關中王師之後的行軍打仗和安民都將備受困擾。
這也是杜英擔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