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若是能夠拿下壽春,桓溫就佔據了這個物資中轉之地,這條商路之中至少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利潤,就得流入桓溫的口袋之中。

“商路脆弱,想要培養起商賈們的信心,培養起沿途的市集,沒有那麼容易。”韓伯此時站出來說道,他主管內政,此次又隨著王師南下,一路收拾梁州、益州的商貿,顯然對這方面更有發言權。

一旦桓溫開戰,關中這邊肯定不會主動退讓,雙方在淮西戰過一場,那麼對於整個淮西沿途的經濟民生的摧折肯定是致命的。

那麼這條商路說不定就真的被攔腰折斷了。

因而韓伯反而認為桓溫不會主動進攻壽春:

“維持現狀符合各方的利益,且沒必要因此而得罪江左世家和皇室。讓江左世家和皇室置身事外,不參與到這場戰事之中,對於大司馬府來說,已經是可以接受的結果。”

桓溫之前在朝堂上的咄咄逼人,的確比杜英更招仇恨,所以若是再斷人財路,說不準世家和皇室就會站出來支援杜英。

說到這裡,張玄之和周撫等人皆是眼前一亮。

如果有什麼地方是桓溫可以避免去做文章的,那想來就是壽春了。

所謂攻敵所必救,桓溫越是害怕惹出事情的地方,越是都督府應該搞事的地方。

桓溫不想進攻壽春和京口,那這兩個地方的兵馬是不是能主動進攻淮西和淮南呢?

淮西已經在桓豁的控制下,經營日久,可淮南因為之前慕容儁過境,大批的土地荒蕪、城鎮廢棄,桓溫在這裡並沒有、也很難站穩腳跟。

此時若是能夠拿下淮南, 則關中在南方的勢力就不會只是一兩處城池,甚至還能讓壽春和京口連成一片。

而拿下淮南之後,關中兵馬無論是向淮西方向擺出陣仗、牽制淮西的桓豁,又或者乾脆直接北上淮北,反而佔據了主動。

一旦桓豁被牽制在淮西,則關中就不需要擔心會有敵軍從河洛南方側翼殺上來,只需要用心擋住青州的桓溫就可以了。

但是······周楚旋即指出一個問題:

“我軍若在京口、壽春輕易行動,恐江左世家和朝廷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朝廷哪裡來的那麼多兵馬?”張玄之搖頭說道,“之前收攏的兵馬,都已經帶著北上了,在慕容虔······哦不,應該是琅琊王氏的手中。而朝廷和世家剩餘的兵馬,守城有餘,想要進攻京口,豈是那麼容易?”

京口不管怎麼說都是朝廷北伐派辛辛苦苦經營兩代人的壁壘,再加上此時坐鎮京口的謝玄、韓胤等人以及其麾下兵馬都是關中王師一等一的能戰精銳,之前便能把朝廷壓過來的兵馬吊著打,現在亦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