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三一章 奪人財路(第2/2頁)
章節報錯
若是以後巴蜀和關中的商貿能夠直通,那麼梁州在其中又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地頭蛇的崩塌也代表著整個地方經濟的重新洗牌。
只不過這一次的重組,是在都督府的監督下進行的有序、守規矩的重組。
可是眾所周知,守規矩往往意味著要吃虧。
梁州若是毫無保留的把這條商路的控制權讓出去,那麼就等於在把梁州世家的血肉餵給巴蜀世家和關中商賈。
可是明明這民脂民膏,都是從梁州百姓身上壓迫、搜刮出來的。
這也意味著,梁州百姓很有可能並不會在本次關中新政的改革中直接得到什麼。
至於關中新政所能帶來的長遠影響,那的確,給了一個窮苦家族從根本上改變命運的機會,但是這畢竟是長遠的事。
吃了上頓沒下頓的百姓,現在又有什麼資格說“以後”呢?
他們只會在意關中新政直接帶來了什麼益處,而當他們意識到自己的生活並沒有發生什麼明顯的改善,不過若是自己表示抗議和不滿的話卻又不會迎來之前梁州世家那樣兇狠殘暴之鎮壓的時候,又會發生什麼,可想而知。
斷人財路,現在要斷掉的,又何嘗不是這些梁州百姓們明明已經看到的財路?
杜英打量著韓伯。
梁殊看出了潛在的問題,這很好。
因為梁殊本身就是一個外交人員,處理經濟民生這一塊,根本不是他所擅長的,這一次也就是藉助其出身,給雍瑞的工作把把關。
梁殊都能看到的問題,杜英相信韓伯也一定看到了,否則韓伯就沒有資格站在這裡。
果不其然,韓伯直接從袖子之中掏出來一份文書,愁眉苦臉的說道:
“屬下已經考慮過這個問題,所以想出了兩條計策,只可惜未能湊夠三策,所以還未來得及稟報都督,且也想再看看巴蜀世家那邊的意思,進行修繕。”
杜英:
他很能理解這些矯情的謀士們對於一口氣提出“上中下”三策,顯得自己遊刃有餘、盡在掌握的心情。
但是憋不出來的話,還是不要硬湊的好。
而開啟文書匆匆掃了一眼,杜英也就明白,顯然不只是硬湊不出來的問題,而是韓伯認為應當扶持和任用一些寒門子弟,讓他們主持開設民營的客棧、酒樓和倉庫等等。
換而言之,扶持寒門,接手世家的產業,並且依託這些產業,培養更多的管理人才,把梁州打造成一個迎來送往的重鎮。
或許不再做強買強賣的壟斷生意,但是這來來往往的油水,一樣誘人。
這的確符合梁州的地理優勢,而且也從以前的壟斷變成了你情我願的生意。
杜英之前就多次秉持類似的態度,和梁殊等人商議過。
然而當時有梁州世家杵在這裡,杜英的意見也不會被聽取。
現在倒是可以落實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