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就洗耳恭聽的羅含,剎那間,如遭雷擊。

老人霍然抬起頭。

杜英的聲音猶然還在迴盪。

為天地立心,而今這一片天地,到底是誰說了算,典午朝廷、滿地的胡人,還是一個個世家?

這天地,缺少了自己的本心,一顆屏護萬民、不公不私的本心。

這曾經誕生過秦漢這種強國,四方萬夷無不拜服的天地,不應該有無休無止的殺戮。

是蒼天變了心。

那麼就得把蒼天的心,變回來。

用凡人的力量,用凡人的學問,去影響每一個人,那麼自然就能夠改變一整個時代的風貌。

正是天地改變,重歸太平,才能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羅含的心中,顯然第一句就已經足夠讓他感悟很多。

而其餘人,亦然如此。

天地蒼生,往聖今人。

為改變和拯救這些而讀書,看上去目標很是宏大,但是實際上又何嘗不是他們當初的志向?

只可惜多年風風雨雨,磨平了稜角,也磨滅了雄心。

“好,好!”羅含撫掌說道,“盟主之言,發人深省,發人深省啊!”

“盟主能有為萬世開太平之心,此為關中百姓之幸也。”郗超亦然站起來說道,有些感慨的說道,“郗某早年也曾立志整理天下文史,挽救古人書籍於兵火之中,然此時惶然回首,又何曾真的做到為往聖繼絕學?當年的一份赤忱,而今都尋覓不到了。”

袁宏和梁憚等人,亦是露出如此神色。

都是讀書人,誰年輕的時候還沒有發下幾個宏願?

結果到頭來發現,這件事或許並沒有那麼難,可是自己就是沒有能夠做到。

杜英謙虛的說道:“昨日祭酒曾請餘為關中書院之開辦提筆寫下一句話,能夠警醒今人、告誡後人。

餘思來想去,似也只有此一言,能夠闡明餘之本心,能夠闡明關中書院教書育人之本心,亦能闡明我關中子弟渴望太平之本心。”

“善!”郗超率先點頭稱讚,“關中書院若是真可培養出盟主所言之人才,則千秋萬世,想來亦會稱頌。”

說話之間,郗超一直在注視著杜英。

如果說之前他對於杜英只是重視的話,那麼現在他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拉攏的人,無論是他的手腕還是思想,都讓郗超耳目一新。

相比之下,仍然在任用世家並且從中尋求到一種平衡的桓溫,看上去好像風險更大了一些。

世家制度現在已經嚴重的限制了郗超的進身之路,正是因為他不想在江左對王謝子弟卑躬屈膝,所以才會以江左世家子弟的身份投靠桓溫,並且變成反對世家的急先鋒。

可是天下之大,同道中人卻寥寥無幾。

今日見到杜英,郗超剎那間有一種感覺,世家制度的桎梏,似乎真的有可能從他這裡開啟。

可是郗家又應該如何結好杜英,表達出來自己的善意呢?

利益顯然是不夠的,能夠給杜英利益的人太多了,現在甚至大家都在爭著想要犧牲自己的利益以換取關中盟的支援。

那姻親?

郗家能在郗鑑去世之後仍然屹立於東南世家之林,並不是因為郗愔和郗曇這兩個求神拜佛、無心於官場的兄弟支撐起來的,而是靠著郗家和王家的聯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