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童們聽不懂不要緊,他們以後也會慢慢理解杜英的意思。

而現在杜英這門課,可不只是上給這些學童們聽的。

羅含等人,都陷入思索。

顯然他們也曾經抬頭仰望華夏文明歷史上的璀璨星河,仰望著那一個個聖賢古人的身影,並且渴望著成為他們。

可是腳下的路走著走著,就覺得自己已經逐漸背離了聖人的諄諄教誨,距離那片星空也越來越遠。

殊不知,自己想要追逐其中一顆星星,是何其的遙遠而困難,但是如果自己能夠將眾多星辰的璀璨都融為己用,探索其是否能夠在此世行得通,探索是否還有更多可變通之處,那麼自己不知不覺的也會成為這個時代那一片星空中的一顆星辰。

和先賢們一樣,照耀著無數後來人的道路。

有些想法,不試一試,又如何知道合適不合適?

有些觀點,不改進一下,又如何能夠滿足現在的需要?

聖人或許無錯,只是聖人也算不到千百年後的今天,因此有所變通,也是應該的。

孔聖人的“有教無類”,本身不就是一種變通麼?

“此所謂何為求學。”杜英微笑著說道,“那麼,又為何而學?”

之前的那個問題或許太過高深,讓學童們聽得暈頭轉向,但是現在這個問題倒還是能夠聽的明白,當即就有人站起來說道:

“為家族、為關中盟而學,掌握了聖賢之論,日後就不會有人能夠欺負我們了!”

又有人站出來說道:“當為驅除胡人而學,我家幾位兄長而今都在軍中。長大後,餘亦願為盟主前驅!”

圍觀的眾人此時已經從剛才的思索中回過神來,為之動容。

這些孩子們或許並不知道自己應該怎麼樣去學習,但是他們很清楚自己為什麼要學習。

學習了知識,自己就可以變得強大,那樣別人就不會欺負自己。

曾經騎在頭上作威作福的胡人,又算得了什麼?

羅含連連點頭,笑容收都收不住。

孺子可教也!

自己收來的這一批學生,看來素質還是不錯的,至少在思想理念上能夠和盟主,以及和他們的祭酒保持一致。

不過眾多聲音之後,還是夾雜著一個小小的聲音:“應當為家財萬貫、富可敵國而讀書。”

杜英本來就在全神貫注聽著這些聲音,聽到這個之後,不由得一笑,沒想到這個時代也有“向錢看”的。

年紀輕輕,三觀就已經跑偏了。

他當即伸手點了點那個小孩:“你是誰家的孩子?”

杜英仍帶著笑容,和藹可親,所以那孩子也沒有害怕,當即挺直腰桿說道:“學生全雲。”

杜英反應過來,全家在長安城南有一脈偏房,相傳是當年東南全氏後裔,也有過全琮等主持朝政大局的人物出現過,不過執掌的卻是東吳的朝局。

後來東吳舉國歸降,全氏也隨之北上,星散各地。

這一路偏房,人丁不旺,歸附於蔣氏麾下。

杜英當即抬頭看向蔣安,蔣安有些惶恐的站起來,全家的孩子畢竟也是他們蔣氏選送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