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入我麾下,當一視同仁,盡心栽培。且諸如文度兄等,世有賢名、人有大才,杜某亦會納善言、求短處,與諸位共安關中!”杜英揚起手臂,朗聲笑道。

霎時間,他自己都難免有一種“天下英才入我彀中”的感覺。

只是這些英才是不是和自己一條心······那至少十中有九肯定不是的。

——————————————

考校之後,天色尚早。

杜英想要留下郗超、王羲之等代表各方前來的人共同飲宴,但都被婉拒了。

王羲之的態度顯然是很明確的。

既然杜英並沒有給出最後的人選,王羲之也仍不能確保王謝各家能夠在名單上佔據最重要的位置,那這場宴席,大家各懷心思、互相試探,顯然沒有必要。

顯然王羲之的主要目的還是要讓以王文度為代表的這些王謝嫡系進入到太守府中。

等到杜英真正把名單確定下來、符合王羲之的心意,那大家再好好舉杯慶祝一下也無妨。

而如果不合心意卻又不做退步的話,那日後恐怕就是陌路對手了,沒必要虛情假意的浪費時間。

至於郗超,他今天的任務就是來探查一下杜英和江左王謝各家之間態度和關係的,顯然任務完成了,他也不會久做停留。

不然的話,到時候就是桓溫又派別人跑過來探查他和杜英之間的關係了。

大司馬並非心胸狹隘之人,甚至能面對一些狂生的冷嘲熱諷而一笑了之,但是這並不代表桓溫能夠容忍自己最信任的心腹和杜英走的太近。

“沒有人願意賞臉啊。”王猛看著這些人陸續離開,微笑著說道。

杜英一攤手:“本來就答應了沈文儒和全旭,去視察一下城南的市集,若是不去的話,豈不是讓他們失望?

至於晚上的酒席,餘本來就沒有指望著這些傢伙能夠留下來吃飯,府上的廚子根本就沒有準備。”

王猛嘴角扯了扯。

說不定王羲之和郗超等人也是知道杜英根本沒有準備,所以留下來反而大家都尷尬才走的。

也不知道這幾個傢伙,到底是誰算計著誰的想法?

“城南?”

“走,一起!”王猛笑道,“和這些傢伙們大眼瞪小眼也小半天了,著實無趣,還是看一看自家的市集和工坊,讓人來的心神舒坦。”

而此時的長安城南,早就沒有了當初關中盟和氐人對峙時的蕭條破敗。

以林氏塢堡為界,向北直達龍首原下,柵欄已經圈出來了大概的範圍,而一條條縱橫阡陌,已經勾勒出整個市集的輪廓。

工坊、倉房、商鋪等等,不少都搭建起來了一些豎柱橫樑。

太守府對於這些屋舍的華美沒有多少要求,唯一的要求就是足夠大、足夠結實。

和當初關中盟在少陵塢堡內的建設思路是一致的。

充滿著杜英對工商的重視以及決策的特點。

實用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