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星,下午三點。

遊玩了六個小時的《喪屍來襲》,蘇三操作著角色站在高樓,看著圍攻而來的喪屍,默默的從揹包裡掏出了火箭筒。

“轟!轟!轟!轟……”

16發RPG導彈帶著尾焰在空中劃成一道弧線,待絢麗的煙花綻放後,周圍再無生物。

“恭喜通關!”

電腦螢幕上出現遊戲的通關提示,但蘇三卻陷入了呆滯。

好玩嗎?

確實不錯,到底是藍星的精品遊戲,《喪屍來襲》的遊戲可玩性相當高。

動作設計,故事流程,背景音樂,打擊感,射擊後坐力微調等等……

都十分的棒!

雖然,畫面場景因為遊戲開發的年代久遠,而有些畫質模糊。

但這點並不影響《喪屍來襲》的優秀。

可是……

他好像是來玩恐怖遊戲的吧?

而《喪屍來襲》呢?

RPG火箭筒,AWM狙擊槍,沙漠之鷹手槍……

想想遊戲中出現的武器,蘇三有些蛋疼。

除了畫風奇特的喪屍,稍帶血腥的畫面以外,哪裡還有恐怖遊戲的元素呀?

這不就是一款優秀的射擊遊戲嗎?

再回憶一下當時的影片,蘇三終於牙疼的認清一件事。

什麼狗屁照顧觀眾觀看體驗,什麼鬼扯業內和諧操作,就是他想太多了!

好在,這198塊的遊戲購買費,花的還算值。至少他總算搞清楚藍星恐怖遊戲發展,為什麼前世不一樣了。

其實原因很簡單。

在前世,恐怖遊戲從誕生就和懸疑小說產生聯絡。

92年,市面上第一款恐怖遊戲就是電子音響小說《弟切草》。

這個遊戲的玩法,類似與《探靈:羅盤》、《夜嫁》、《紙嫁衣》等等……這種以文字為主體,並輔以音樂、音效、靜止畫面的方式製造恐怖效果的遊戲。

93年,隨著恐怖電影表現手法的介入,決定了恐怖冒險遊戲的形式。

到最後,96年《生化危機》橫空出世,讓視覺恐怖遊戲開始走向成熟。

4年的時間,前世設計師們孜孜不倦的探索玩法,才使得前世恐怖遊戲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