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0章 黎明前(第1/2頁)
章節報錯
【黎明前】耶律隆緒,景宗耶律賢長子,乖巧懂事、聰明好學,據說10歲就能作詩,且精通騎射,還喜好音樂和繪畫,是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別人家的孩子。
在韓德讓、耶律斜軫等人的擁戴下,12歲的耶律隆緒在景宗柩前即皇帝位,即
“遼聖宗”。顯然,聖宗僅僅是掛名的皇帝,遼國的實際控制人是蕭太后。
蕭太后拉攏各大貴族,爭取各方勢力的支援。例如以
“遺詔”的名義將捲入
“私造鴆毒”案的耶律只沒特赦,復其爵號
“寧王”;以耶律屋質居功至偉為由將其子孫錄入國家公務員系統;政事令孫楨膝下無子,太后貼心地幫他生兒子……認兒子,把國舅帳一位名叫
“桃隈”的小夥子過繼給孫楨;將公主淑哥下嫁給國舅詳隱照姑……文武百官各有封賞恩賜等等,都是些常規操作,不必細表。
有幾個小細節值得多一嘴:“陪伴先帝”渤海的一名叫
“解裡”的
“撻馬”,上疏表示自己深受先帝厚恩,驚聞噩耗,不勝哀苦,乞求為先帝殉葬,請朝廷恩准。
蕭太后高度讚揚了他的忠誠,但駁回了殉葬的要求,賜予厚禮以示嘉獎。
“跟皇帝拜把子”蕭太后找機會攢了一個局,讓大將耶律斜軫與聖宗拜把子。
當著蕭太后的面,君臣二人互贈弓矢鞍馬,相當於交換定情信物。遊牧民族交換弓矢鞍馬,就跟中原人磕頭拜把子的儀式一樣,神聖而不可侵犯。
因為蕭太后在景宗朝就已經成為遼國的實際控制人,而且得到了耶律斜軫、耶律休哥、韓德讓等槍桿子的支援,這次皇位更迭總體平滑絲柔,沒有爆發內亂。
蕭太后所面臨的挑戰更多是來自外部。這裡的
“外”指的是朝堂之外,即遼國中央權力體系之外,或者說相對於
“耶律氏”的
“自家人”的外、地方權力體系。嚴格來講,這部分
“外部矛盾”仍屬於遼國內部事務,也就是各非核心部族對遼國核心權力圈的離心離德。
聖宗即位之初,蕭太后便以南院大王勃古哲總領山西諸州事;以北院大王耶律休哥為總領南面邊事,坐鎮幽州。
西有党項,南有大宋,這是遼國的兩大重要戰線,故而要以身經百戰、德高望重的老將來坐鎮。
蕭太后目前對這兩條戰線採取了守勢,而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東面和北面,這裡的對手組織鬆散、實力微弱。
顯然,蕭太后也遵循了
“先易後難”的策略。蕭太后派耶律速撒征討阻卜;西南招討使韓德威繼續抵禦党項諸部的侵襲;西突厥也得到了大遼的關愛;不久之後,東部的高麗、女真也感受到了小小的契丹震撼。
這一系列動作極大維繫了遼國內部的團結,使得遼國在隨後的
“雍熙北伐”中較為從容,前文提到,宋太宗四處搖人,組團伐遼,結果渤海、高麗等實力相對較強的國際友人紛紛表示保持中立,不選邊、不站隊,呼籲雙方冷靜剋制、避免地區局勢升級,建議以對話方式解決分歧……高麗等勢力的中立態度與蕭太后的這番諄諄教導密切相關,武德充沛的契丹人好有才的,講話又好聽。
雖然
“雍熙北伐”是大宋主動發起的,但遼國高層早就拋棄了和平幻想,做好了與大宋打一場硬仗的準備。
如果說收復北漢是大宋成功地對遼實施了戰略大欺騙,那麼接下來的
“雍熙北伐”就是遼國回敬大宋的戰略欺騙,同樣很成功。遼國把間諜戰玩兒得賊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