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臨朝】遼景宗回到幽州後,大犒三軍,所有參戰將士都得到了賞賜,其中耶律休哥被封為

“于越”。整個遼國曆史,在9位皇帝統治的210年的時間裡,僅有10人被封為

“于越”,耶律休哥就是其中之一,可以說遼國的

“于越”比唐朝的

“尚書令”要值錢。宋軍主力剛剛趕到,遼軍就跑了,趙光義在國際朋友圈裡發表情包,

“褲子都脫了,你就給我看這個?”有本事你別跑,

“帝因遼師退,遂欲進取幽州”,幽州太香了。然而翰林學士李昉等人竭力勸諫,趙光義終於聽從了勸告,暫時打消了北伐念頭,下詔班師。

雙方主力部隊撤回,但邊境地區的摩擦衝突並未停止,從

“高梁河之戰”開始,一直到

“雍熙北伐”前,雙方在河北、山西等邊境地帶充分交換著意見,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從物理意義上打成一片。

經過一年多的休整後,982年4月,遼景宗再次御駕親征,兵分三路,大舉南下。

然而這三路大軍無一例外均遭慘敗,其中西路雁門關還被潘美反攻入遼境。

5月,遼景宗被迫撤軍。9月,遼景宗來到雲州,視察脆弱的西線。期間外出打獵,卻突然

“不豫”,8天后駕崩,享年35歲,過早地離開了我們。35歲就因病醫治無效,契丹人認為很符合常理,因為他幼年時就落下了病根……4歲那年嚇著了,35歲壽終正寢,難道還不正常嗎?

好像很有道理。後人將景宗時期稱為

“景宗中興”,使遼國走出了世宗、穆宗的陰影,併為日後的鼎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但是,景宗頃盡國力援助北漢,卻以失敗告終,得不償失;明知韓匡嗣有罪,卻數次特赦,賞罰不明;景宗同樣愛打獵,樞密使郭襲勸諫,景宗高度表揚了他直言勸諫的精神,卻依然我行我素,你說你的,我幹我的;並且還寵信旁門左道……總的來說,四六開,優點佔六。

實際上,很多事情要前後串起來看,還要正反兩面來推敲。比如穆宗的

“昏庸”與其自身的抗爭息息相關,同理,景宗的許多做法也不是孤立存在的。

比如景宗後期鍾愛南伐,兩次御駕親征。小提示,上一個熱衷南侵的遼國君主是哪位?

太宗和世宗。他們為什麼力推南伐?因為太宗要擺脫

“太后黨”,世宗要擺脫的就更多了,景宗則要擺脫

“後黨”。當我們把

“帝黨”與

“後黨”博弈的因素引入之後,一切問題迎刃而解:景宗在位13年,大體可分為兩個階段,前期遼國仍舊處於弱勢地位,對內撫平創傷,對外則無底線對宋妥協;後期卻開始主動南侵。

兩個階段的分界線大致可以劃在976年,差不多將景宗朝平分。976年,皇后蕭綽正式稱

“朕”,宣告著

“後黨”的全面勝利,也標誌著景宗朝煥新升級。被

“後黨”架空的景宗唯一的自救方法就是尋求對外戰爭了,而且還得是像太宗那樣,御駕親征。

一來可以透過開疆拓土來提高自己的聲望,二來可以培植自己的嫡系力量,特別是在軍隊中的嫡系,總之,只要南侵順利,那麼景宗就可以擺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