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構築情報防火牆。遼國加強了對邊境地區的封控工作,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屢屢抓獲宋朝間諜,而這些被捕的間諜基本都享受到了凌遲的待遇。

其次是爐火純青的

“反間計”。既然大宋急於刺探遼國情報,那麼遼國就貼心地為大宋量身定做的一套假情報,遼國透過各種渠道——包括但不限於利用

“死間”——向大宋傳遞類似於

“大遼主少國疑,太后干政,權臣恃寵擅權,遼國軍備廢弛、人人罹患恐宋綜合症、懼怕天朝北伐”等情報,其中蕭太后與韓德讓的桃色緋聞則更是中原人民喜聞樂見的談資,婦孺皆知,流傳度甚廣,直至今日還在被各種演繹。

事實上,我們可以大膽推測,蕭太后和韓德讓之間的緋聞也有可能是二人故意演戲,以自降身段的極端方式迷惑大宋,這也算是苦肉計了。

宋太宗對這類情報深信不疑,畢竟他本人就是

“陳橋兵變”的主演之一,如今遼國不僅像後周一樣幼主登基,而且還增加了太后與權臣的限制級少兒不宜戲碼,這不就跟南面的交州

“丁朝”南北呼應了嘛!契丹老鐵同時集齊了兩個王朝覆滅的dEbUFF,焉有不亡之理?

比如已經提過的耶律休哥騙擒賀令圖,就是遼國

“反間計”的成果之一。史書上對於耶律休哥的詐降只用了輕描淡寫的一句話,說耶律休哥騙賀令圖說自己在遼國獲罪故而要叛逃大宋,然後賀令圖深信不疑。

賀令圖好歹也是大宋鎮守國門的高階軍官,難道會如此輕易地上當?顯然,耶律休哥應該是使用了類似於

“苦肉計”的計謀。另外,當賀令圖被擒時,耶律休哥的一番話也非常耐人尋味。

“你一直挑撥兩國關係,如今卻自投羅網。”細品,遼國對大宋的情報掌握非常精準,最起碼清楚地知道賀令圖在

“雍熙北伐”中的作用。遼國對大宋——起碼是邊境的情報瞭如指掌,而大宋對遼國的情報卻一無所知,甚至受到了假情報的定向誤導,趙光義因此產生了嚴重的誤判,為接下來的慘敗埋下了伏筆。

遼國在情報戰中大獲全勝。既然要示弱誘敵,就要時刻準備迎接大宋的投懷送抱,蕭太后從未放鬆警惕。

蕭太后過生日前,特意給邊境守將們發了一道命令,大意是你們只需派子弟來京祝壽即可,不要親自來了,

“恐失邊備”。每逢重大節日,比如皇上過生日、太后過生日,封疆大吏們是要進京祝壽的,而這也是皇上

“扣留不遣”、明升暗降、移鎮甚至是搞暗殺的好機會,相應的,邊將進京就說明他對朝廷忠誠無二心,而如果找藉口不來,就說明有異志。

一般來說,如果皇上特意囑咐某人不必來京,那就表示對他的絕對信任,或者是邊境緊張,無法抽身。

如今為遼國鎮守邊疆的,幾乎全是蕭太后一手提拔的

“自己人”,蕭太后肯定是信任他們的,不讓他們赴京,更多的就是

“恐失邊備”。要做好隨時應對大宋北伐的威脅,不要被他們趁虛而入。

在這段時間裡,大宋也面臨著較為棘手的內部矛盾,比如夏州李繼遷,在這段時間裡,李繼遷逐步擺脫了大宋控制,已然形成了

“西夏”的雛形,並在

“雍熙北伐”後公然叛宋投遼,形成了宋、遼、西夏三足鼎立的局勢。顯然,趙光義沒能在

“雍熙北伐”前解決夏州矛盾,夏州專案投資失敗。與之對應的,遼國則在這段時間裡基本解決了東、北、西三面的矛盾,懾服高麗、女真、渤海、突厥、党項等勢力,而且還取得了一定的收益,比如耶律斜軫在征討女真部落的時候,就繳獲了大量優質戰馬,這讓馬背民族的遼國

“勢益強”。一句話總結,遼國實力迅速增加,並積極備戰,而大宋卻出現了嚴重的誤判,於是就有了

“雍熙北伐”中遼國人扮豬吃虎,給心高氣傲的大宋結結實實地上了一課,教給中原重新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