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一言喪邦(第1/2頁)
章節報錯
【一言喪邦】
李崧和呂琦自感深受皇恩,時時為國操勞,睹石敬瑭之乖戾悖逆,心如火焚,於是積極謀劃。
經過深思熟慮,二人還真研究出了一個靠譜的方案。
呂琦經過縝密分析,得出一個結論,說河東石敬瑭如果真要造反,必然要勾結契丹為外援,否則他勢單力孤、孤掌難鳴。
神預言!還是那句話,從來就沒有未卜先知、能掐會算的半仙高人,只是在充分掌握各路情報的基礎上,進行縝密地邏輯推理,所謂側寫也罷、推演也罷,總之就是找出事物的內在邏輯規律,並模擬出下一步的脈絡走向。
明宗時期,後唐對契丹處於強勢地位。定州王都謀反的時候,勾結契丹為援,契丹高調介入,干涉中原內政,派大將禿餒、萴剌等率軍南下,結果慘遭失敗,南下的契丹軍幾乎全軍覆沒,將領被生擒。明宗將禿餒斬首,萴剌等將領被扣留不放。
此後,契丹多次派使節求和,言辭甚是卑恭,請求後唐釋放萴剌等俘虜。
明宗的回覆相當霸氣,收其禮物、斬其使者,不放俘虜、不回隻言片語,連句滾蛋都懶得說。
之後契丹內部也出了問題,耶律倍棄國投唐,來到洛陽尋求政治庇護,明宗李嗣源大喜過望,當即以天子禮隆重歡迎,封官加爵,厚養於洛陽,把這位遼太祖嫡長子當做未來的一枚重要棋子。
述律太后也因長子耶律倍在後唐,而多次向後唐示好,請求歸還。但後唐始終沒有答應。
既然契丹是石敬瑭反叛朝廷的潛在外援,那麼呂琦的河東思路就是斬斷外援。正好契丹長期以來都在努力尋求與後唐的友好外交關係,這對於後唐來說實在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於是呂琦獻上策略:
首先,釋放契丹被俘將領萴剌,跟契丹和解;
其次,每年奉送十萬貫錢給契丹,這是契丹人意想之外的好訊息,必然會很高興地與後唐結盟。
當後唐與契丹締結盟好之後,石敬瑭就不敢發作了。
李崧表示支援,但十萬貫錢肯定要從國家財政劃撥,所以要跟主管財政(判三司)的張延朗打聲招呼。
後唐財政雖然緊張,但相比於抵禦契丹騷擾的軍費開支,如果十萬貫能換來天下太平,那顆真實良心價了。
張延朗對二人的提議深表贊同,認為此舉不僅可以壓制石敬瑭,還能為國家省下一大筆軍費開支,實在是一石二鳥。並且向二人保證,只要皇上同意,十萬貫就不是問題,自己會透過其他門路來解決錢糧問題。
有了財政部的鼎力支援,二人更加鬥志昂揚,於是將這個計劃奏報給李從珂。
李從珂大為欣喜,盛讚二人忠心可嘉,能力出眾,實在是國家棟梁之才。
看來此事已經八九不離十了,獲得皇帝讚賞的二人更加賣力氣,連夜起草了一份《告契丹同胞書》,做好了兩國結盟的前期準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