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要在二選一的時候,挑王行瑜下手呢?

首先,從犯罪性質入手,王行瑜是稱兵犯闕的主犯,李茂貞是從犯。

討要尚書令的人,是他王行瑜;要求吞併禁軍基地的,是他王行瑜;在長安城挑頭作亂、焚燒剽掠東市的,是他弟弟王行約;最早提出要皇上移駕的,是他弟弟王行約;在長安為爭搶昭宗而大打出手的,是他弟弟王行實……

是他,是他,還是他。

其次,從綜合實力分析,王行瑜相對來說是個軟柿子。

李茂貞的綜合實力要高於王行瑜,在關西集團中,王行瑜扮演的也是李茂貞的小跟班。剿滅王行瑜更容易一些。

最後,是地緣政治的考量。

留下的這位,是要用來制衡李克用的。參照第二條,只有李茂貞具備這個實力。

因此,昭宗要力保李茂貞,而拿王行瑜背鍋。

昭宗派兩位親王到李克用那裡解釋,讓李克用務必接受李茂貞同志誠摯的道歉,等剷除了逆賊王行瑜之後,再討論其他問題。為了拉攏討好李克用,昭宗密令兩位親王一定要屈尊管李克用叫“大哥”。

兩位王爺可都是昭宗皇帝的親兄弟,皇上的兄弟跟你稱兄道弟,你李克用多大的臉!

李克用派他的兒子李存勖前往皇帝行宮,給昭宗請安問好。

李存勖當時還是一個年僅11歲的小孩兒,年紀雖輕,卻長得器宇軒昂,儀表不俗。

昭宗對李存勖的相貌很是驚奇,愛撫著小朋友的腦袋,說道:“孩子,我看你不凡,日後必成國家棟梁,你可要盡忠於皇家。”

李克用清掃了長安地面,上疏請求聖駕還朝。

8月27日,昭宗抵達長安。

在李克用的軍事支援下,昭宗剛到長安就下詔將關西集團的走狗、吃裡扒外的宰相崔昭緯免職。不久之後,再貶崔昭緯為梧州司馬,不久賜死;

崔昭緯的同黨,劉崇魯,被貶為崖州司戶;崔昭緯的兄弟——靜難節度副使崔鋋,也同樣罪不可赦,此前,昭宗特意下詔全軍,“破賊之時,勿令漏網”,非弄死那小子不可。

這是整頓文官集團的好機會,可歷史很會開玩笑,剛剛剷除了文官集團中的毒瘤,宰相孔緯就因病醫治無效,於長安逝世。昭宗不勝其悲,“難道上天不願看到大唐復興?何故斬我手足?”

李克用繼續對王行瑜窮追猛打,王行瑜實在招架不住,於是向李茂貞求救,李茂貞派兵一萬協防。

李克用上疏,要求昭宗詔令李茂貞退兵,同時還要批准自己對李茂貞發動進攻。

昭宗釋出最高指示:既然李茂貞主動誅殺元兇李繼鵬,說明他已經回心轉意,既往不咎,你不準打他。

另詔李茂貞:瘋了吧你?別這麼不懂事兒!趕緊退兵,要乖喲。

王行瑜丟城失地,連連敗退,兒子王知進也被生擒。李茂貞派來的鳳翔援軍也被李克用擊潰。萬般無奈之下,王行瑜逃回邠州大本營,派使節呈遞奏章,表示願意投降。

李克用率軍包圍邠州城。

王行瑜登上城樓,哀嚎痛哭,向李克用哭道:“我王行瑜有什麼罪?脅迫皇上,那是李茂貞、李繼鵬父子乾的好事,跟我毫不相干!不信去鳳翔問問,我願意親赴京師,負荊請罪。”

李克用“呵呵”一笑,冷嘲熱風道:“王尚父(王行瑜求封尚書令不成,昭宗賜號‘尚父’以寬慰他),幹嘛如此卑躬屈膝?我可承受不起啊。不是我要為難你,而是朝廷有詔討伐三個賊子,您恰巧榜上有名,我是奉旨辦事而已。至於去朝廷請罪嘛,這事兒,我可做不了主。”

王行瑜自知不敵,於是放棄負隅頑抗,帶著全家老小,棄城北逃。逃到半路途中,被部下誅殺,人頭連同妻兒老小二百餘口,被押送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