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大撤退】

“梁田陂會戰”開戰之後,黃巢就敏銳地嗅到了末日的臨近,嘴上雖然不肯承認,但行動卻很誠實,他與忠實的走狗們已經做好了撤出長安的準備。

黃巢選擇往東南方向突圍,走藍田關,過藍橋,奔商州(今陝西省商洛市),沿途丟棄了大量的奇珍異寶,這是多年的鬥爭經驗。

果不其然,“百團大戰”之後,唐軍重演第一次光復長安的情景,姦淫擄掠、打砸搶燒。可憐的長安百姓,在不到三年的時間裡,遭官匪雙方的反覆蹂躪,劫後餘生的寥寥無幾,長安城幾乎成了一堆冒著煙的廢墟。

縱使有追兵殺來,也貪圖沿路被丟棄的財貨,你爭我奪,隊不成伍,竟然沒有一支隊伍追殺草軍。

就這樣,黃巢帶領著草軍從容有序地撤離長安,雖然遭遇慘敗,但依然儲存了大部分生力軍,依然具有相當的破壞力和威懾力。

有一種勝利叫撤退。

黃巢兩次撤出長安,而且都是在決定性會戰慘敗之後迫不得已而為之,然而草軍敗而不潰,兩次撤退都可以視作成功的戰略轉移,堪比敦刻爾克大撤退。

長安待不下去了,黃巢該何去何從呢?

出藍田關,過商州,東南方向是蔡州,由蔡州往北,過了溵水就是陳州,再往北就是汴水,再往北就是黃巢的老家,冤句。

愛的魔力轉圈圈,轉了五年,回家過年。

蔡州,剛剛被唐王朝升格為奉國軍,由蔡州刺史秦宗權榮升防禦使。秦宗權本是忠武軍一名牙將,“許州兵變”時趁亂割據蔡州,藉著朝廷統戰政策的春風,順利成為蔡州刺史,繼而成為奉國軍防禦使。

現在,阻擋草軍的重任落到了秦宗權的肩膀上。

在“梁田陂大會戰”打響之後,秦宗權一直持觀望態度,總司令王鐸屢次催他派兵助陣,他也總是以各種理由推脫。

近水樓臺先得月,蔡州秦宗權坐了頭排板凳,把長安戰事看了個通透。他看明白了,吟著詠菊詩的黃巢已經是明日黃花,垂死掙扎。當草軍先鋒孟楷率部襲來時,秦宗權進行了抵抗。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秦宗權顯然低估了草軍的實力,被孟楷分分鐘教他重新做人。

秦宗權審時度勢,毫不猶豫地再次易幟,加入到了草軍的陣營中,向黃巢俯首稱臣。

於是草軍得以順利過境,

草軍先鋒孟楷,披堅執銳,身先士卒,親自為大軍充當急先鋒,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沿途州縣傳檄而定,出藍田關第一戰就收服蔡州奉國軍秦宗權,草軍更加銳不可當。回家的路不遠了。

下一站,陳州。

誰也不曾想到,陳州才是黃巢匪幫真正走向覆滅的開始。

小小的陳州,告訴了黃巢一個道理:世界上最遙遠的地方不是天涯海角,而是近在咫尺。

【陳州三百日】

當孟楷趾高氣昂地來到陳州附近的項城時,突然遭到了迎頭痛擊,被打得幾乎全軍覆沒,孟楷被生擒、斬首。組織這場項城阻擊戰的,是陳州刺史趙犨(音同“抽”)。

野史傳說孟楷是黃巢的私生子,這不足信,因為野史還說黃巢的外甥林言是黃巢的私生子,還有的說孟楷與黃巢有龍陽之好、斷袖之癖,好基友、好同志……這些都只是坊間八卦,正史中從未正面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