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曹操曹操到。恰逢高駢的一封奏章送到,大意是說攘內必先安外,建議先穩定南詔,兌現之前的和親承諾。

盧攜當然要為高駢背書,極力建議朝廷不要再推三阻四了,既然答應了和親,就該及時下嫁一位公主,以免南詔再興刀兵,我們也好集中精力對付草賊。

與南詔和親,是個歷史遺留問題了。當初高駢在西川擊退了南詔,興建成都外城,派大和尚景仙出訪南詔,答應下嫁一位公主,以換取兩國和平。於是南詔不再騷擾大唐邊境,而和親的事情卻一直擱置。

期間,南詔國主世隆去世,其子隆舜即位。隆舜念念不忘和親之承諾,屢次派人前來催促。

朝中持反對觀點的人居多,例如崔安潛、鄭畋。崔安潛更是以“賤隸”稱呼南詔國主。

他們的理由很充分,有損國威。

首先,南詔不過是一個小小的蠻夷番邦,版圖不過是一個雲南郡,娶大唐公主,純粹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

其次,本次和親嚴格來講,是沒經過朝廷授權的。是一個地方節度使擅作主張,派了一個和尚,簡直是瞎胡鬧。

當然也有支持者,比如高駢,因為他是始作俑者,再比如盧攜,因為他跟高駢是一個戰壕裡的戰友,政治利益共同體。

盧攜仗著有田令孜的撐腰,極力推動與南詔的和親,並引用高駢的奏章,連哄帶嚇唬。

“黃巢草賊還沒搞定,怎能再與南詔開啟戰端?”

鄭畋不以為然,說道:“即便開戰,又當如何?”

“哼!”盧攜撇撇嘴,“南蠻雖然不比天朝富庶,卻也不容小覷。近二十年來,兩次攻陷安南及邕管地區、一次深入黔中、兩次進犯西川,使我大唐苦於兵戈,你難道不知道?”

鄭畋點點頭,“正因如此。公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有道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南蠻窮兵黷武,十幾年征戰,自身也深陷戰爭泥潭,國力被掏空。徵兵已經徵到15歲以下,婦女則要耕作以充軍用。南詔自身尚且不保,哪兒還有能力攻擊我大唐?”

盧攜又說道:“非也非也。您太天真了。南詔之所以遲遲沒有發動進攻,是因為對大唐還抱有一絲希望。如今,倘若希望徹底破滅,你能保證他們不會狗急跳牆?”

鄭畋還是不同意,“一個地方藩鎮,西川節度使,派一個和尚,就把大唐公主嫁出去了,這不是開玩笑嗎?高駢這是賣主求榮!臣子居然賣主子的閨女,這本身就是大逆不道!”

盧攜急了,“你懂什麼?這叫權宜之計!”

“權宜之計?你怎麼不把你閨女權宜過去呢?”

“我把你大爺權宜過去。”

“你大爺。”

“你大爺!”

盧攜與鄭畋是表兄弟,姨表親。所以罵大爺不能罵娘、罵姥姥。

兩個當朝宰相爭紅了臉,由爭辯變成了罵街。最後盧攜一怒之下,拂袖而出。

盧攜是真生氣了,過於激動,甩袖子的幅度太大,把桌上的一方硯臺甩到了地上,摔碎。也有種說法,是盧攜抄起硯臺,砸鄭畋未中。

訊息傳來,唐僖宗非常生氣。宰相爭論,臉紅脖子粗,互爆粗口,還疑似扔板兒磚互毆?成何體統!於是將二人全部撤職,罷為太子賓客,分司東都。

當然罷相只是天子的一種姿態,為了宣示百官,讓大家以後文明守禮,構建和諧社會。半年後,盧攜因跪舔田令孜而重新榮升宰相,鄭畋則被外放到鳳翔,成為鳳翔節度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