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盧攜從內心深處,也是不贊成和親的。但沒辦法,這是高駢留下的攤子。而高駢又是盧攜的兩條腿之一(內倚田令孜,而外寄戎政於駢),所以必須無條件支援高駢,支援高駢就是支援自己。

從這個角度來說,盧攜是被高駢綁架了,利益互鎖,命運共同體。但高駢遠在淮南,而盧攜則在朝廷,所以黃巢進犯長安之前,盧攜畏罪自殺。

由於盧攜傍上了田令孜,所以朝廷最終還是答應了與南詔的和親。挑選了一個宗室女,封為“安化長公主”,準備下嫁給南詔國主隆舜。

於是,派出訂婚代表團,其中副團長就是徐雲虔。一行人馬帶著禮物和僖宗皇帝的問候,抵達南詔。

隆舜盛情款待孃家使團,然後讓使團捎去厚禮和他對大唐帝國的誠摯問候。

稍後,隆舜派出最高階別的伴郎迎親團,由其宰相帶隊,來天朝迎接安化長公主下嫁。

此時,身在淮南任上的高駢突然上奏朝廷,說自己與南詔打交道多年,非常瞭解南詔的虛實,來迎親的這三位——趙隆眉、楊奇混、段義宗,是南詔國主最重要的智囊,只要把他仨弄死,南詔就死翹翹了!機不可失,千萬別放虎歸山。

唐僖宗欣然接受了高駢的提議,竟將“史上最強伴郎團”團滅。

高駢說的沒錯,史籍記載,殺了這幾個人之後,南詔“自是謀臣盡矣,蠻益衰”。

這也應該算是史上最強的騙婚了,加速了南詔的滅亡。

隆舜色迷心竅,或者說傾心兩國友好,居然還對安化長公主念念不忘,繼續派使團攜帶厚禮前來迎親。大唐天子答應的事情啊,陛下您天朝大國、金口玉言,一言九鼎啊。

僖宗皇帝將厚禮照單全收,至於和親嘛,正在準備車馬服飾。

那準備的怎麼樣了?

呵呵。

隆舜真的是很傻很天真,即便這樣,還不死心。還不斷派出使者,送上厚重的聘禮,期待公主早日下嫁。

僖宗實在受不了良心的譴責,只得又派徐雲虔等人組成訂婚使團,前去南詔,商量和親事宜。

不等他們出發,黃巢之亂平定。

既然內亂平定,就更不怕你南詔的外患了,走你——遣返了南詔迎親團。

痴情男兒隆舜,至死都沒能見上安化長公主一面,鬱鬱而終。

隆舜死後,兒子舜化貞即位。舜化貞繼續派使者向大唐示好,大唐天子直接無視,“不答”。之後中原大亂,與南詔的外交往來正式斷絕,“不復通”。

沒幾年,南詔與大唐相繼滅亡。“安化長公主”成了南詔人民心中永遠的痛。

【淮南高駢】

當長安戰事陷入膠著,形勢不明朗的時刻,唐僖宗寄希望於高駢。

高駢則對朝廷頗有微詞,因為朝廷里宰相們拿他當槍使,把他當作政治鬥爭的一枚棋子。忽略了高駢的主觀感受,更損害了高駢的自身利益。而且唯一支援他的盧攜也已經服毒自盡,剩下的滿朝文武基本都可以看做是高駢的政敵。

之前朝廷否決了他的大圍剿計劃,將他徹底激怒。盛怒之下,高駢失去了理智,他也想來個借刀殺人,故意縱敵,用黃巢來恐嚇中央,於是在淮南採取了按兵不動的消極態度,坐視黃巢渡淮北上。

他的如意算盤是讓黃巢狠狠嚇唬嚇唬朝廷,逼迫朝廷讓出更多的權利,然後等朝廷命懸一線的危急時刻,他再出手相救,成為大唐的救世主,繼而包攬更大的權利。

所以鄭畋一針見血地指出,高駢是“遷延玩寇”,包藏禍心。

沒想到玩脫了。王師忒不中用,皇上跑了,黃巢在長安稱帝了。

局勢瞬間失控,高駢既詫異又惶恐。

僖宗皇帝的詔書如雪片般飛來,給高駢不斷地加官進爵,催促他快快出兵勤王。

而此時的高駢已經及時地調整了戰略思路,由養寇自重變成了割據稱雄。他打算吞併兩浙地區,效法三國孫策,稱雄東吳。

他自鎮淮南,而要吞併的目標就是鄰藩——鎮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