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是由電晶體的開關,運算和儲存資訊。

同樣的海馬體內的神經元細胞,替代了電晶體的作用,電晶體只能輸出01兩個數字,而一個神經元細胞卻可以輸出不同的020000種不同資料。

相當於每個神經元細胞都有一套控制系統,控制那些突觸和其他突觸相連。

陳涵並不需要改變每個神經元細胞的控制系統,他只需要複製出了整個結構,就能提取出020000不同數列代表的資訊。

這些資訊如果用軟體程式設計,幾乎無法做到。

01組成的系統,當年微軟開發系統時動用了數千程式設計師,持續了很多年。

現在02萬種可能組成的系統,就算全世界的程式設計師一起程式設計,估計都難以實現這個系統。

但現在整個讀取系統卻已經由硬體構造完成,那就是靈魂結構體。

靈魂結構體包含神經元細胞連線的各種可能性。

在把海馬體的資料輸入到靈魂結構體中,就能輸出不同的畫面、聲音、想法或者氣味。

前提是靈魂結構體需要有一個“身體”承載這些資料。

陳涵開始繼續觀察自己的雙眼神經網路,希望可以透過眼睛看到的畫面,進行反編譯形成畫面。

原理很簡單,假設人的眼睛看到的所有影象,轉變為02萬進位制的數字編碼,儲存在了海馬體中。

現在海馬體相同的資料,就能還原眼睛看到的一切。

陳涵拿自己當成實驗體開始實驗研究,最後又發現想要用畫面呈現看到的一切,觀察完了還不夠,必須要總結出一套能夠用現在的顯示器顯示的色彩系統。

我們都知道所有的色彩,其實都是三種顏色構成的,它們分別為R(紅Red)、G(綠Green)、B(藍Blue),這是色光三原色。

當然在美術中的顏料和自然界中的色光三原色是不同的,陳涵研究的是色光三原色。

我們現在能夠在電腦或者電視手機中看到的不同色彩,就是RGB不同的組合,要是顯示的不是色彩畫面,而是根本的01數字,整個螢幕就會被01填滿。

陳涵原本以為不需要編輯系統了,但現在發現想把靈魂結構體的資料匯出,又必須研究RGB的組合。

這個和電腦的系統不匹配,意味著整套系統需要陳涵從無到有的觀察編寫。

沒有任何捷徑可以走。

同樣的把色彩解決,要想完整破譯整個海馬體中的資料,還要破解聲音、嗅覺、味覺甚至完全沒有任何頭緒的情感系統。

只有這樣,才可能還原海馬體內儲存的資料資訊。

好在他現在只想破譯影象資訊,一旦破譯成功,相當於陳涵可以讀取自己曾經看到過的一切。

同理也能用這套系統破譯其他人的大腦影象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