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這個鹽礦都出自益州,當地人買鹽,怎麼會不便宜一些呢?

李恪決定,益州本地人,以後都可以以兩文錢一斤的價格買鹽。

不過每戶一年限購二十斤鹽。

二十斤鹽,一家人一年絕對吃不了的。

既滿足了他們需要吃鹽的需求,又避免了他們大量買鹽向外販賣。

而玄武縣有這麼大的鹽礦,自然是要向外繼續供應的。

向外供應的價格,就不可能還是這個價格了。

這個價格,只能當作是出廠價。

至於後續賣多少,就需要加上他們的運費成本費還有他們的利潤了。

當然了,至少不會達到十文錢一斤的價格就是了。

……

目前來說,這件事情收益最大的,自然還是玄武縣。

現在,隨著鹽礦的規模越來越大,每日投入的人口也是越來越多。

現在整個大唐都在缺鹽啊。

到時候,這些鹽自然是要向外出售的。

這也導致,整個鹽礦上,需要用到大量的人手。

現在,差不多整個玄武縣,不能說所有人都到了礦上。

但是至少每一家都有一人在裡面做工。

一個人一天就是五文錢,一月下來就是一百五十文錢。

這對百姓來說,算是一筆不小的收入了。

更不要說,等以後鹽礦徹底站穩腳跟之後,一個鹽礦,會給他們帶來龐大的人流物流龐大的商機。

不要說將來了,就是現在,整個玄武縣都因為這一個鹽礦被徹底盤活了。

現在不單單是可以在礦上做工。

現在隨著生產的鹽越來越多,他們就需要一個放置鹽的大庫房。

這個庫房需要靠近路邊,等外地的商人來了,可以直接裝車走人。

而這麼大的庫房,就需要建設房子。

同時鹽礦這邊,也需要大量的房子啊。

現在因為趕進度,熬鹽都是露天的。

但是總不能以後都是露天的吧?

下雨了咋辦?颳風了咋辦?

天熱了咋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