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訓練了一個月之後,六萬倭軍基本成型。

當然了,這個基本成型,其實只不過是犬上御田鍬將這六萬倭軍徹底打亂,重新組成新軍。

目前,這些新軍,已經熟悉了他們在各自軍中的位置,並且有了簡單的配合和默契。

但是想要形成十分默契的配合,還差得遠。

想要達到這種程度,至少需要半年的訓練。

但是,現在倭國的天皇,實在是忍不下去了。

因為在蘇先生佔領的地區,他們的發展,實在是太快了。

蘇長生佔據南部的二十縣,按理說,短時期內,根本不可能發展多快。

但是蘇長生下達了一個命令,讓各縣,做了一件事情。

這件事情就是大搞建設。

當然了,這些建設,並不是修建宮殿,而是修路,搞基礎建設。

要想富,先修路。

這句話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

而一旦修路,就需要大量的物資和人手。

而對蘇長生來說,現在他缺少物資嗎?

他並不缺。

不要說大唐李世民剛剛給他運送來一大批的物資。

實際上,光是蘇長生從二十個縣的貴族和豪門手中收繳上來的財富和物資,搞這些基礎建設,就綽綽有餘,還會有很多富裕。

蘇長生給各縣,配備了大量的財富。

各縣自行招募民工,而每一個民工都是給錢的,一天至少三文錢。

這個價格,比之大唐的工錢,是要少一些的。

尤其是大唐長安周邊的工錢,被蘇長生帶了一波節奏。

現在一天少於十文錢,都不好招人了。

但是在倭國,三文錢一天的工錢,對這些倭國百姓來說,就是他們難以想象的高工資了。

因此,一修路,這二十個縣的百姓,幾乎是全民總動員,大家一擼袖子,稀里嘩啦全部上陣了。

就算是那些老人和孩子,也都一起上陣。

而一旦搞建設,就會需要各種各樣的物資。

就會對運輸、雜貨、布匹、食品等各行各業帶來巨大的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