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蜀王李恪不知道的是,此時長安城中,朝堂之上,亂成了一鍋粥。

蜀王李恪,實在是太過分了。

先是在咸陽縣,就因為咸陽縣縣令沒有按照他的指令去做,直接將咸陽縣縣令就地免職。

到了高陵縣之後,更是直接將高陵縣令還有五個衙役,當場斬首示眾。

這兩件事情,讓滿朝文官,都產生了強烈的不滿。

雖然蜀王手裡,有李世民賜予的如朕親臨的令牌,擁有先斬後奏的權利。

但是這個權利,並不是真的讓你先斬後奏的。

這更多的是一個威懾。

但是蜀王,卻是毫不猶豫的,根本沒有經過吏部的審判,直接罷黜一位縣令,斬首了一位縣令。

如果以後所有的欽差都跟著蜀王這麼來的話,以後還要他們吏部幹什麼?

當然了,其實更多的不滿,還是來自世家派系的官員。

因為蜀王罷黜的縣令,還有斬首的縣令,全部都是他們五姓七望派系的官員。

蜀王,這是毫無顧忌的,向他們世家開刀了啊。

如果他們不果斷做出反擊的話,以後怕是這位蜀王,會越來越肆無忌憚的打壓他們世家。

因此,朝堂之上的御史和各部的官員,紛紛上奏摺彈劾蜀王。

彈劾他為了排除異己,不惜濫用職權,胡亂罷黜官員。

甚至在證據不足,未經吏部審理的情況下,當眾斬殺了一位縣令。

這樣的行徑,實在是太惡劣了。

必須要嚴懲蜀王。

御書房中,李世民冷笑著將這些奏摺,一本本的全部都丟到地上。

這些官員,實在是太放肆了!

他們才是真的肆無忌憚,膽大妄為啊!

李世民相信,等明日早朝,一定會有人跳出來,繼續彈劾蜀王的。

李世民倒是想看看,明日到底會有多少人跳出來。

第二日早朝之上,群臣開始議事。

目前朝堂的重點,依然是賑災。

首先就是長安城中的勳貴,每一家都至少拿出一萬石的糧食。

這些糧食,在他們捐獻出來之後,就按照蜀王事先分配好的資料,源源不斷的運送到各地而去。

而此時,五姓七望等世家的捐獻,也終於到位。

原本世家的哪些嫡系子弟定下的資料,是每家捐獻一千一百萬錢,一萬一千石糧食。

這個資料,已經超出哪些勳貴一百萬錢和一千石糧食。

他們覺得,這個數字,已經完全可以了。

不過,各家的老傢伙們,還是比他們更加的大氣一些。

他們從各自的地盤裡,運送來一萬五千石的糧食,捐獻的錢財,他們也提升到了一萬五百五錢。

一千一百萬錢,和一千五百萬錢,雖然在數字上,只差了四百萬錢。

但是在感覺上,卻是差了好多。

功德榜,可是能夠屹立千年不倒的。

在這些老傢伙們來看,多出四百萬錢,四千石糧食又如何?

對他們來說,這些都是小錢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