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豪擲一萬大洋(第2/3頁)
章節報錯
段子均先生聞言後,頓覺得有道理,二話不說,去了村裡老鄉家,逛了一圈,蒐羅了一大袋高陽麻山藥。
倆人當即揹著麻山藥,連夜就往首都趕,一路風塵僕僕,到了第二日下午,才堪堪到了首都。
一夜未睡,舟車勞頓,卻是餘興不減,為了省錢,步行前往東交民巷。
經過了昨日一整天的修養,湯皖渾身感覺好多了,呼吸順暢了不少不說,連帶著身子都輕鬆的不少。
恰逢秋日作美,吃過了午飯後,便躺在院裡的躺椅上,一邊品著茶,一邊端著一本書再看。
聽見門被敲響,放下書,前去開門,但見倆個儒雅之人,身著長衫,蓬頭垢面,其中一人,身背一個粗麻布袋,沉甸甸的,不下幾十斤之重。
“兩位先生,找誰?”湯皖問道。
“我叫李石曾,他是段子均,我們找皖之先生。”李石曾先生此時疲態盡顯,滿面倦容。
“呀!,我就是。”湯皖驚呼,連連邀請兩位先生入內,喜道:“怎麼這麼快就來了,我還以為得要過幾天呢。”
李石曾先生步入院中,細微一打量,一個草棚子忽入眼中,棚下有一石桌,一壺茶,一本書,再環視四周,盡是尋常人家之物,院子樸素之至極。
湯皖引兩位先生入棚而坐,倒上茶水,招呼道:
“兩位先生長途跋涉,勞累了,請先飲茶,後在說事。”
段子均先生將背上的粗麻布袋小心放下,接過茶杯,飲一大口後,解開布袋,取出一根麻山藥,似有些尷尬道:
“帶了些特產贈予皖之先生,麻山藥,健脾補肺,益胃補腎之效。”
湯皖齜著嘴,咧著笑,接過了段先生手裡的麻山藥,上面還佔有泥土,雖是不貴重,單就大老遠背來,情義沉重,豈能是錢財所能衡量的。
沒有多話,叫來了大牛,收了這一粗麻布袋麻山藥,感謝道:
“兩位先生,不辭辛苦,大老遠的,還帶特產,備受感動。”
見湯皖收了,李石曾先生和段子均先生才算放下心來,飲完了一杯茶,便開始談籌款之事。
這是最重要的事,一刻不敲定,李石曾先生就一刻不放心。
“不知兩位先生,如今還缺多少錢款?”湯皖聽聞了李石曾先生的闡述後,問道。
兩位先生相視一眼,其實再來的路上,倆人就已經相商好了,算上了明年的擴招之需,布里村不比大城市,物價少上許多。
如能從湯皖這裡籌款5000大洋,是最好不過,實在不行,3000大洋也可,省吃儉用,至少可堅持一年之久。
“5000大洋。”李石曾先生說道,但見湯皖眉頭緊鎖,不言一語,以為是要多了,又改口道:
“3000大洋也行。”
實際上,湯皖正在依著李石曾先生所言,暢想布里村留法預備學校之事,覺得如果宣傳動員一到位,全國上下定然有許多有志青年來投,屆時怕是所需不菲。
況且,布里村離首都比較遠,接受最新資訊不便,最好是能在首都城外,興建一座留法預備學校,供青年們來投。
那麼,擴建哪座新式學堂作為留法預備學校呢,目前首都城外一共有四座新式學堂,湯皖心來想去,覺得唯有永定門外的那座最好。
其一,永定門外住的都是各行各業老百姓,有點類似現在的天通苑,物價稍稍便宜些,沒有浮誇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