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那裡臨近西南要道,交通發達,補需簡單,不用進城採購。

哪知,李石曾先生卻是誤會了,以為3000大洋還是多了,湯皖不好開口拒絕,只得沉默應對,所以又往下降。

“2000大洋,皖之先生,這已經把明年的擴招所需都加進去了,真的不能再少了。”

湯皖剛剛想好,收回了思緒,便聽到了李石曾先生,為了留法預備學校籌款,用近乎哀求的語氣說話。

這讓湯皖心中一陣刺痛,沒來由的心裡憋住了氣,直嫌悶的慌,立刻說道:

“兩位先生抱歉了,我剛剛再想事情,一時疏忽了,沒仔細聽,能再說一次,需要多少?”

李石曾先生與段子均先生均尷尬一笑,想著能籌一點試一點,便硬著頭皮,再次說道:

“1000大洋就夠了。”

湯皖靜下了,抿了一口茶,片刻後,說道:

“我看1000大洋遠遠不夠。

李石曾先生一時疑惑,不知道湯皖唱的是哪出戏,便緊接著聽到湯皖繼續說道:

“我這邊拆出10000大洋。”

“呀!”兩位先生聞言後,頓時開懷大笑,卻不成想,乃是意外之喜,連忙站起身,彎腰作揖,異常激動道:

“謝皖之先生,慷慨相贈,真是.......真是太感謝了。”

“不用謝,你們又不是為了自己之用,乃是為國為民,無需如此。”湯皖是真的這麼認為的,可不是謙虛推脫之詞。

只是,兩位先生實在是太激動了,以至於段子均先生急忙背過了臉去,想必是熱淚盈眶了。

誰又能知道李石曾先生與段子均先生,為了建布里村留法預備學校吃了多少苦,糟了多少白眼。

李石曾先生用光了積蓄,北大教授的工資也搭進去了,為了能籌到錢建學校,不惜拉下臉,去找贊助。

一路以來的艱辛,除卻先生來人以外,怕是無人道之,換句話而言,如果兩位先生不去做這個事情,怕也是殷實家境吧。

如今得了湯皖捐贈的10000大洋,這可是留法預備學校的兩年之需啊,如何不激動。

待兩位先生情緒平復後,湯皖又與兩位先生相商了準備把永定門外的新式學堂,擴建成一所留法預備學校的事情,得到了兩位先生的支援。

李石曾先生還表示,皆是學校設計之事,交於他來便可,因為布里村留法預備學校便是李石曾先生親自設計的。

這是一處堪稱民國華夏北方農村獨一無二的建築,學校的大門並不高大,但風格奇特。

上方一個造型挺秀的尖頂,指向天空;尖頂兩側是向外延伸的美妙弧線;再兩側是青磚立柱,立柱頂端各有一個球形裝飾。

看上去有一點西方哥特式建築的味道,尖頂下方的大門頂部呈拱形,又是華夏傳統民居的建築風格。

湯皖是個辦事爽快之人,見一切事宜都敲定妥當,又與兩位先生想談甚歡,便起身去了房裡,取了存摺,一道趕去銀行。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