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告首都同胞募捐書》(第1/2頁)
章節報錯
這是一條不算寬闊的街道,大概能並列兩輛大車透過,隨著街道兩旁聚集的人越來越多,車隊行駛的速度變得越來越慢。
大家都是奔著瞧熱鬧來的,一聽皖之先生也在這裡面,要帶頭去城外施粥,都衝上來,想打個招呼,見識見識。
眼看著車隊就要停下來,六爺轉身商議道:
“要不,先生給大夥說說話,讓大夥給讓個道!”
湯皖環顧著四周的人,提高了嗓音,喊道:
“大傢伙,聽我說幾句話!”
“感謝大家的好意和鼓勵,我以後一定多寫寫,大家都能看得懂的文章。”
“不過,現在正要去城外設粥棚,路被堵住了,麻煩大夥給讓個道,我這邊謝謝了!”
圍觀的人,一看把路給堵住了,便有人扯著嗓子大喊道:
“前邊的讓讓道,別給堵這兒了!”
“後邊的,都散了,前邊的靠邊讓讓!!”
.....
隨著車隊前頭的人群往後走,堵著的街道又緩緩通順了,湯皖一邊對著兩邊的人群致謝,一邊跟著車隊趕路,過了好大一會,才看到了城門樓子。
湯皖又一次,來到了命運開始的地方——朝陽門。依舊是一條暗灰色的巨大城牆,橫跨在眼前,左右看不到邊際。
來不及感慨,便穿過城門,路過城門口的集市,順著青石板路往城外圍走去,遠遠的看到了,在路的兩旁有一片低矮的茅草房。
茅草房前頭一條蜿蜒的河流經過,茅草房是成片的,鬆鬆垮垮的一間挨著一間,這裡的人都是白天去城裡討生活。
能找到工作就工作,找不到工作就要些吃的,要不到就撿東西吃,撿不到就只能捱餓,或者等相關部分發放救濟糧。
但本就不多的濟糧食,經過層層往下傳遞,到了難民手裡也就沒剩多少了。
今年物價飛漲,連帶著周邊縣市一起漲價,本就能維持一口溫飽的家庭,扛不住價格上漲,自然就成了難民。
因此,今年的難民又增加了不少,難民又都往首都跑,相關部門就給難民在城外劃了一塊地方,這塊地方便是湯皖此行的目的地。
這些茅草房順著路的兩旁延伸開去,四周沒有牆壁,有的頂上沒有茅草,就用一些樹枝破布當頂。
偶爾的門口建著一口土灶,湯皖生怕給房子點著了,光線可以輕易的照進這些房裡。
前面的地方是一處下坡,只是用幾個木樁支起一個棚,背靠著斜坡,人往裡面一躺就可以睡覺。
路的的兩邊,住著不少人家,每當有車輛或者有人走過,便從棚裡探出不少的小腦袋,一個個頭上插著稻草。
每有人停下來的時候,這些小腦袋便被棚裡的一雙大手往外推,一個個無精打采的樣子。
都是十二月的天氣了,渾身上下也就裹著幾快破布,一看到六爺和湯皖,便就都圍了過來。
張著小嘴要吃的,即使是要吃的,聲音也不洪亮,只是睜著圓滾滾的黑眼珠子,眼巴巴的盯著兩人,一個個瘦的很,身上的肋骨都能看著。
湯皖看到這些小腦袋上,亂糟糟的,還插著稻草,便想稍微清理一下,剛伸手,就被六爺及時制止了,六爺沒說話,只是無奈的搖搖頭。
車上的物件正在被快速卸下,車伕們麻溜的在搭草棚子,砌土灶,在把大鐵鍋往上面一架,底下就開始生火。
從大木桶裡倒出早就熬好的稀粥,這會只需要倒進大鐵鍋裡熱一下就行,這邊的動靜也引起了這裡住著的人的注意。
看著車伕們忙活的差不多了,便聽到六爺慈祥的跟小腦袋們說道:
“快去家裡拿碗,喝粥去!”
一聽到有粥喝,小腦袋們立刻變得精神十足,一個個嘴裡嚷嚷著往回跑,不一會兒車伕們那裡就圍了不少舉著碗的難民。
土灶裡的火剛生,大鐵鍋裡的粥還只有一絲絲熱乎,車伕把鍋蓋掀開,只冒著一絲絲熱氣,便又蓋上鍋蓋,繼續燒。
圍著的難民,眼珠子死死的盯著鍋蓋,嘴裡吞吐著口水,有著車伕維持著秩序,好歹沒發生騷亂,只是一個個都盯著那口大鐵鍋看。
等了一會兒,車伕揭開鍋蓋,冒出成片白氣的大鐵鍋,瞬間把所有人的心都抓住了,車伕手持一柄大勺子,挨個往碗裡倒粥。
此刻,雪白的清粥便是這個世界上,最美味的食物,小腦袋們也分到了一晚冒著熱氣的清粥,顧不得燙,便站在路邊往嘴裡倒。
可能是粥太燙,到進嘴的清粥又被精準的吐進碗裡,才對著清粥吹了幾口氣,便又迫不及待的往嘴裡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