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好!那就好!”孑民先生欣慰的笑道,旋即又轉過身去,繼續順著小徑,緩慢前行。

“豫才,我託你設計的校徽,進度如何了?”孑民先生又問道。

“稟蔡公,大致的樣子已經出來了,不過還需細緻斟酌一番,方可定下!”迅哥兒跟湯皖身後,不卑不亢的說道。

“你做事,我向來是放心的,無需著急,慢工出細活嘛!哈哈....”孑民先生很是認可的說道。

這一條小徑,尋常不過一小會就能走完,如今有孑民先生在前壓著,緩慢行走了很長時間,才走到了盡頭,想表達的意思也很明確,耐人尋味。

原以為,有孑民先生居中調節,今日事畢,新舊文化兩撥人便就此離去,哪知走至小徑的盡頭,孑民先生卻是原地駐足回首,看向眾人,微微笑道:

“今日天寒氣冷,諸位先生又陪我走了這一段路,怕是冷的很。剛好,前幾日我去了教育部範總長那裡,取了些好茶,不如去我辦公室喝上一杯熱茶,暖暖身子,如何啊?”

“範總長那裡的好茶,想必不是凡物,感謝蔡公了!”辜教授首先說道。

“那真是有口福了,不甚榮幸呀!”湯皖隨即應和道。

“不錯,好好品嚐一番!”

“大冷天裡,喝上一杯熱茶,舒服!”

.......

一眾人等隨著孑民先生走向後面的辦公室,不過一會兒,十幾個人就把辦公會擠得滿滿當當,孑民先生從櫃子裡拿出一盒包裝的很是精緻的茶葉,笑著遞給了湯皖。

“勞煩皖之先生,泡上!”

“應該的!”湯皖接過茶葉,開始尋熱水沖茶。

其實,這裡面暗含了孑民先生對湯皖的指點,一方面辜教授和湯皖分別是舊文化和新文化的領頭人,另一方面湯皖年齡小,暗含尊老愛幼,因此才讓湯皖泡茶。

孑民先生在書架上停停找找,在一眾書籍當中,抽出一本古書,是《列子·湯問》,又翻到了其中的一片文章,說道:

“我許久以前,便讀到了一篇文章,其中的句意是能理解,但是道理卻是一知半解,正好諸位先生都在,又都是博學之士,剛好可解我之疑惑。”

眾人一聽,孑民先生遇到了難解的文章,便熱情說道:

“蔡公可讀出來,我們一起研究研究!”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就差來一句人多力量大了,便都整齊活了,湯皖自知對古文一知半解,就沒有湊熱鬧,而是將泡好的茶水,一一倒入杯子,遞送到眾人手中。

孑民先生似是笑話的自嘲道:

“說來也不怕諸位笑話,這篇文章諸位應該都讀過,《兩小兒辯日》。”

“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不知,諸位可否解惑啊?”

按照此時世界的科學發展,是可以對這個問題作出解釋的,然而,不幸的是,在座的都是學文的,沒有一個理科生,也就無法回答上這個問題了。

一幫老先生包括《星火》眾人,紛紛抓耳撓腮,交頭接耳的細聲探討,最終也沒能給出個確切的解釋來。

反觀正在遞送茶水的湯皖,聽到了孑民先生的問題後,不禁莞爾一笑,頓時想起了以前讀書的時候,語文老師的解答。

這個問題,用科學知識是很好解釋的,湯皖沒在意,攜著笑,準備繼續遞送茶水。

哪知湯皖的笑,在一眾愁眉不展,抓耳撓腮之中,顯得異常引人注目,眾人心中不禁生出疑問,莫非湯皖之已知其中奧秘?

錢玄和迅哥兒相視一看,立刻就能明白,大概湯皖是知道的,因為湯皖向來擅長此類問題,更是有《環球地理》此等著作。

“皖之先生,先停一停,可是知曉其中緣由?”孑民先生問道。

湯皖停下了手裡的動作,見大家都看著自己,坦然答道:

“嗯,我確實知曉!”

“哦?”孑民先生走上前來,接過湯皖手裡的茶壺,感興趣的說道:“皖之先生,先給我們釋惑,再繼續倒茶!”

“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