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攻取陝西收服三邊之後再無後顧之憂,他的下一個目標就是山西。

陝西重兵雲集都沒擋得住李自成,更不用說兵力空虛的山西,山西巡撫自知以山西的兵力難敵闖軍兵鋒。

山西巡撫蔡懋德上疏向崇禎求救,言賊勢猖獗,畿輔危矣,請調京營勁旅、真定、保定以及宣府、大同之兵合兵太原,背城一戰以拒闖賊。

結果自然是不言而喻,蔡懋德沒有等來一個援兵,等來的卻是李自成的大軍。

崇禎十七年二月六日,李自成頓兵太原城下,二月八日,城內的內應開城門投降,太原南關外城陷落,蔡懋德拒絕部下突圍的建議,解袍帶懸樑自縊殉國。

二月十六日,李自成乘勝攻取代州,總兵周遇吉困守代州十幾天,傷亡慘重,糧草告急,遂而退保寧武關。

李自成過雁門追擊至寧武關,幾次攻打寧武關傷亡都傷亡慘重。這是自孫傳庭秦軍覆滅之後,李自成所部傷亡最為慘重的一戰。

李自成向周遇吉發出最後通牒,限周遇吉五日內投降,周遇吉誓死不降,外城陷落之後周遇吉同妻子劉氏率家丁巷戰抵抗至最後一刻。

“如果大明朝守城之將盡如將軍,我李自成何至於有今日。”

望著被剁成碎肉的周遇吉,李自成感慨道。要是這一路上遇到的守城將領都像周遇吉這般忠心耿耿,拼死守城,不要說兵臨京師,只怕是山西他李自成都走不出去。

秦軍覆滅之後。李自成自以為明廷再無大敵,今天周遇吉給李自成狠狠地上了一課,大明還有敢於抵抗闖軍,誓死不降的兵將!

“闖王,老卒們傷亡慘重,這周遇吉真他孃的狠,臨死也要咬疼咱們。”劉宗敏恨恨地朝周遇吉被剁碎的屍體上啊淬了一口,“弟兄們都等著闖王拿主意,咱們是在寧武關休整一番還是繼續向京師進軍?”

寧武關一戰打疼了李自成,李自成也有些猶豫,要是沿途的大明將官都像周遇吉這麼狠,他還能打到京師嗎?就算打到京師,以京師城城牆之高大堅固,十萬京營兵戍守,他能拿得下京師嗎?

此刻李自成心裡也沒底。

“闖王?”見李自成陷入猶豫之中,劉宗敏催問道。

“繼續向京師進軍!”李自成咬了咬牙,下定決心道,“芳亮已經過了黃河,很快就能拿下懷慶府,咱們兩路人馬南北齊頭並進,一舉拿下京師!”

不得不說,李自成制定的作戰計劃是對的,南北兩路並進,主力從大同、宣府一線攻取京師,偏師渡黃河從真定,保定抄襲,對京師形成鉗形攻勢的進軍路線非常高明。

如果李自成選擇抄近路從真定、保定進攻京師,宣大二鎮的勤王兵馬必然馳援京師,李自成免不得要在京師城外和宣大的勤王兵鏖戰。

而現在直接打下還是分兵駐守的宣大兵馬,就可以斷了大明朝最後勤王軍的主要來源,同時也能殺雞給猴看,震懾其他地方的勤王兵,使其不敢來援京師。

戰略決策得當,也是李自成日後能迅速拿下京師的原因。可以說在山海關之戰之前,李自成的戰略部署,戰術執行都非常的高明。

太原陷落,蔡懋德自縊殉國,寧武關也被闖軍攻克,周遇吉力戰殉國的訊息傳到京師城,京師城為之大震。

太原和寧武關都丟了,闖軍還有一支偏師也要拿下真定和保定,崇禎皇帝寄予厚望的李建泰李督師八成是凶多吉少。

當然凶多吉少是這些京官的看法,李建泰十分聰明地主動向劉芳亮投降了。

京師附近現在已經是無險可守,闖軍抵達京師城下不過是時間問題。

只是眼下的局勢更糟糕,京師城不僅無險可守,更嚴峻的問題是京師城無兵可守!

薊遼總督王永吉和順天巡撫楊鶚聯名上疏,請求調吳襄、吳三桂父子的關寧軍入關屯戍京師近郊以衛京師。

崇禎深以為然,將此疏傳閱眾位閣臣。

內閣首輔陳演和魏德藻不敢表態,讓吳襄、吳三桂父子進京,實際上就是主張放棄寧遠、前屯二城,放棄這兩座城池就等於徹底放棄遼東,他們現在要是表態,崇禎日後要是秋後算賬,肯定要算在他們這些閣臣頭上。

閣臣們商議後給出了一個折中的方案,讓吳三桂老爹寧遠總兵吳襄進京擔任中軍都督府提督,讓皇上自己和吳襄商量。

無論皇上最後怎麼決定,這決定是他和吳襄商量決定的,不關他們這些閣臣的事,要秋後算賬也只能找吳襄算。

崇禎是想馬上調關寧軍入京的,但沒辦法,他也舍不下遼東這塊,準確的說是崇禎也不想承擔無故放棄遼東三百里土地的責任,以免日後淪為千古罪人。崇禎只得採納了閣臣們的建議,火速召吳襄進京。

崇禎十七年二月十二日,崇禎在中左門召見吳襄,詢問吳襄道:“吳愛卿,朕願調關寧大軍入京拱衛京師,以防備闖賊,吳愛卿以為如何?”

吳襄雖然是武夫,但腦袋瓜子轉的可一點不比陳演、魏德藻那些閣臣們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