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直趨湖廣(第1/3頁)
章節報錯
“馬六甲宣慰司那邊亦曾來信,星島拓殖一事進展還算順利,所需物資也暫時不缺,只是......”
說完日本的情況,陸聞達又說起馬六甲那邊的近況。
“只是什麼?”
朱琳澤有些關切的問道。
星島是他南洋拓殖的第一站,朝野間都以為星島將會是下一個竹塹。
殊不知,星島在朱琳澤的眼裡遠比竹塹的地位要重要。
“南洋瘴氣甚重,雖有醫官隨行,但還是有近兩千人死於瘴瘧之疾。”陸聞達說道。
朱琳澤為之動容,感慨道:“開疆拓土哪裡有不死人的,嶺南甌越,千餘年之前也是煙瘴之地,歷史和後人會記住他們的。”
“閩王所言極是。”陸聞達贊同朱琳澤的觀點。
跟隨朱琳澤這麼久,陸聞達也是長了不少見識,思想觀念比起原來已經大有改觀。
《劍來》
再者,陸聞達本來就不是因循守舊之徒。
傳統的漢地經過兩千年的開發,土地對人口的承載能力已經達到了極限。閩王的想法也沒錯,這些百姓唯一的活路就是開拓新的生存空間。
“尹曠和蔣二蛋那邊缺什麼,朝廷儘量滿足他們,今年前往星島的第二批移民儘量安排,季風來的時候就將他們送出去。”朱琳澤手指扣著桌子說道。由於今年的雪災寒潮,不知道災情過後又會增加多少難民。
“屬下斗膽問一句,不知前線的戰事如何?”陸聞達問道。
山東和河南的前線,無疑是現在朝野間關注度最大的一件事情。
只是在魯橋鎮大捷之後,就再無關於前線戰事的訊息。饒是陸聞達是閩王幕僚的核心高層,對前線戰事的訊息也知之甚少。
這倒不是朱琳澤刻意隱瞞前線的訊息,到目前為之,明軍也沒打過什敗仗,朱琳澤也沒必要隱瞞前線的訊息。
此次明清之間交戰的規模乃是朱琳澤監國以來最大的一次,朱琳澤也清楚前線將士揹負了巨大的壓力。他不希望再因為朝野間的輿論給前線的將領造成額外的壓力。
至於南京陸軍參謀總部給出的作戰計劃,那也只是給前線將領做參考的。前方戰事瞬息萬變,仗具體怎麼打,還是由前線的軍事主官定奪。
“山東那邊沒什麼問題,新軍精兵強將雲集山東,優勢在我。”朱琳澤臉上帶著一絲憂慮,“孤現在擔心的是河南那邊,河南無險可守,三標的神策軍對於馮雙禮而言,太少了。”
朱琳澤很後悔當初將馮雙禮的兩標神策軍調到山東,只是此一時彼一時,他又不是料事如神的諸葛亮。早先他也沒想到多爾袞會假戲真做,跟他玩這麼一出。
只是事已至此,他現在能做的也只有將黃得功的虎賁軍調到湖廣,給馮雙禮搭把手。
河南南陽城下。
南陽城在崇禎年間飽受戰火摧殘,甚至連城牆都被李自成給夷平了。
現在的南陽城城牆,是馮雙禮入駐南陽城以來帶著新軍將士一磚頭一磚重新壘起來的。
朝廷對河南、湖廣行善政,軍隊更是與民秋毫無犯。再加上南陽曾是唐王系藩王的藩地,南陽城的民眾和朱琳澤更有親近感。
清軍放著隔壁汝寧城不打,偏偏圍著南陽城不放。明眼人都清楚其中的原因,還是因為南陽曾經是唐王藩地的緣故。
清軍打南陽,更多的是出於政治上的考量而不是實際利益上的考量。
當然,南陽目前是明朝地區在河南的省垣,囤積了大量的物資。清軍要是能夠打下南陽,自然也會有不少的收穫。
“這些天咱們大清兵越打越少,明軍越打越多了。”
阿濟格透過望遠鏡,遠遠望見南陽城城頭上不僅有紅衣黑褲的明朝新軍在守城池。
除了明朝新軍之外,還出現了不少身穿雜色衣服的民兵民壯。
阿濟格往南陽城裡送的幾封勸降信到現在為之還是沒有迴音。
明朝民眾抵抗之激烈已經超乎了阿濟格的想象。
尚可喜和耿仲明兩個難兄難弟帶著一隊殘兵敗將歸營,這次的攻城又以他們失敗而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