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二章:孰攻孰守(第2/3頁)
章節報錯
山東三府驟失,多爾袞的臉色非常難看,此時多鐸和阿濟格已經向豫南地區出兵,不知道情況怎麼樣,要是出兵豫南地區順利,那多少還能挽回一些顏面。
有鑑於小堡壘無法抵禦明軍的炮擊,孔有德遂而加固大堡,主動放棄小堡,將原本駐守小堡壘的綠營兵轉移到了幾個大堡壘之內。
孔有德的此舉很快收到了效果,由於孔有德在大堡佈置了炮兵,現在又有重兵守衛,明軍一時之間竟難以突破。
明朝新軍實施的精兵政策,每個陣亡傷殘士兵的撫卹和安置都是一筆不小的費用,也就財大氣粗的閩王能夠負擔的起。
這一仗是忠貞軍的首戰,劉文秀也不想打的太難看,多少還顧慮著忠貞軍的傷亡,希望能夠儘量減少忠貞軍的傷亡,對閩王也能有個交代。
至於兩標神策軍的援軍,劉文秀和艾能奇也能調動。只是兩人都是新軍中的新人,把馮雙禮的神策軍當炮灰這種做法,二人是萬萬不敢的。
“明軍在山東東部的攻勢凌厲,現在已經佔領了青州府、登州府和萊州府三座府城。”多爾袞環視帳內諸將沉聲問道,“明軍還揚言要收復京師,諸位怎麼看?”
要不是孔有德在運河沿岸防守得力,山東戰局早就崩潰了。
短時間內連失三府,這對多爾袞的打擊極大。
這打擊並不僅僅只是軍事上的打擊,開展以來,青州和登萊三地的兵力非常少,清軍的損失也說不上大。
只是失去了這三個府,對多爾袞在政治上的打擊極大。
此時朝中已經有不少風言風語,將山清軍這次南下失利的帽子全部扣在了他多爾袞一個人頭上。
當然,這次南下確實是多爾袞一手策劃,多爾袞確實應該負主要責任。
只是多爾袞也是不得已而為之,滿清的財政已經瀕臨崩潰。多爾袞要是不南下劫掠,滿清也堅持不了多久。
多爾袞現在已經在考慮他是不是應該回京師城坐鎮,以穩住大清的大後方。
“明軍不過是虛張聲勢罷了。”孔有德倒是看的通透。
和李定國當了這麼久的對手,孔有德對李定國的瞭解遠比多爾袞要深。
李定國用兵素來謹慎沉穩,絕不會如此激進。
會不會是南邊那位的意思?也不可能,南邊那位孔有德瞭解的不多。
不過能收拾明朝這副爛攤子,並支撐到今天這副局面,說他是一代雄主也不為過。
崇禎朝時期的明朝爛成什麼樣子,孔有德心理還是有數的。
南邊那位不至於這麼不理智,在這個時候北伐收復京師。
京師城可不比其他城池,有大量滿蒙八旗駐防,以京師城之高大堅固厚實,沒有十萬的北伐軍隊,休想收復京師。
明朝新軍倒也拿得出十萬人,但李定國現在肯定拿不出十萬人。
更何況明軍一旦北伐,目標還是京師,多鐸和阿濟格乃至其他地方的清軍也會不計代價地回援京師城。
總的來說,就算收復京師,對於明朝而言現在時機還遠遠不成熟。
這麼大的事情,孔有德也不認為明軍方面會臨時起意。
明朝新軍的打法非常依賴後勤,就算明朝新軍做好了北伐的準備,但後勤沒有跟上,一切都是無稽之談。
孔有德非常耐心地跟多爾袞分析了一番明軍絕無可能真正北伐收復京師城的原因。
在場的滿清高層將領也深以為然,倒不是說他們同意孔有德的這番分析。更多的原則則是他們更願意相信孔有德的這個說法,明軍無意北伐,更合他們的心意。
既然明軍無意北伐,那是不是可以調兵收復剛剛被明軍佔領的青州府和登州府以及萊州府?
這是多爾袞的想法,山東對大清的作用,多爾袞心裡再清楚不過。多爾袞不想丟掉山東的這三個府。
這三個府一丟,日後和明軍交戰,大清將處於非常不利的局面之中。
孔有德一時語塞,收?拿什麼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