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便是那些東林復社子弟,東林復社黨魁雖除,但東林復社之遺風仍在,這對朝廷終非幸事。”

“東林復社子弟不長記性就算了,傅以漸和王炳坤跟跟著他們鬧,這成何體統。他們的進士還是閩王給他們的,一群忘恩負義的東西。”

劉清飛對這些只會空談的東林復社子弟和新科進士十分不滿。

嘴上說的好聽,可事情落到實處,能實心辦事的又有幾人?都是一群沽名釣譽之輩罷了。

閩王何德何能監國攝政?沒有閩王哪來的這個國?

這群東林復社之徒是典型的要高手低之輩,崇禎朝他們報國無門。但弘光朝,閩王設立了大學堂,大學堂的錄取門檻並不高,只要他們考進南京的帝國大學堂,何愁無門報國?

現在無論是百廢待興剛剛收復的淪陷區還是海關都比較缺人手。考進帝國大學堂到前方去為朝廷,為天下百姓盡一份力,不比在這裡誇誇其談來的實在嗎?

“閩王對讀書人還是太寬厚了。”又一名南京情報司的番子說道,“傅以漸原是今上在殿試欽點的狀元,只是閩王經過考校,認為傅以漸為人迂腐,將其降為榜樣,當個榜眼還委屈他了不成?”

“傅以漸還是聊城人呢,要不是閩王的新軍當初在聊城苦苦支撐,他傅以漸能有今日?”

南京帝國大學堂,大學堂的圖書館已經新建完畢,為了建造大學堂的圖書館,朱琳澤不惜血本用上了從臺灣運來的上好木料和玻璃。

為了更好地對外開放,朱琳澤特地將圖書館設在南京帝國大學堂的正門處,只要進了正門,引入眼簾的就是恢弘大氣的圖書館。

南京帝國大學的圖書館能夠容納一萬餘人,可以說是目前大明朝最大的圖書館。

美中不足的是,現在圖書館的藏書並不是很多,很多書籍的股本散落在民間,未能及時收集上來。

為了鍛鍊大學堂的學生,圖書館由大學堂的師生共同負責運營管理館內的藏書。

圖書館週圍則有配套的茶館以及各色商鋪,以滿足大學堂的師生們生活所需。

《吞噬星空之簽到成神》

除此之外還有專門接待外來賓客的高規格客棧。這些地方無一例外也由師生們自行負責管理運營,其中多數還是商學堂的學生。

朱琳澤早先考慮過將附近的商業設施外包給外面的商戶。

但思來想去,還是留著這些商鋪給大學堂的學生們自行經營,用來鍛鍊鍛鍊南京大學堂的學生。

再者,這些學生學成之後都是要外派辦事的,朱琳澤也不希望這些學生和外面的商人走的太近。

朱琳澤隨處找了個位置坐下,圖書館內個的座椅都是暫新的剛剛上了油漆的新座椅。

空氣中還瀰漫著濃厚的木頭香和漆味,這些座椅也都是由工學堂的學生參與設計。

在圖書館巡視了一週,朱琳澤對圖書館的工作非常滿意。要不是政務纏身,他多麼希望能在這個新落成的圖書館好好地讀上幾天書。

“興建圖書館,此乃亙古未有之創舉。”

陸聞達望著恢弘大氣的圖書館讚歎道。

南京紫禁城破敗,破敗到連朝臣們都看不下去了,多番上奏請求撥給銀錢修繕南京紫禁城。

只是這些請求都被朱琳澤給駁斥了回去。

從朱由崧在南京監國乃至稱帝,直到今天,朱琳澤也未曾批過大量的銀錢修繕南京紫禁城。

所作的也只不過是將南京紫禁城的破敗之處稍微收拾一下。

以至於南京紫禁城破敗到連朝臣們都看不下去,覺得南京紫禁城的破敗有失朝廷顏面,多次上疏請求修繕南京紫禁城。

對於這些關於修繕南京紫禁城的奏疏,朱琳澤都是按下不表,除了批覆:知道了。三個字之外,便再無其他的訓示。

朱琳澤並不是迂腐和好大喜功之人,並不覺得南京紫禁城不修繕會影響到朝廷的顏面。

當然,他內心深處還有個心思,那就是隻是把南京當做陪都,而不是打算在南京一直待下去。

隨行的大臣們也跟著陸聞,紛紛向朱琳澤表示慶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