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二章:聯順抗清(第2/2頁)
章節報錯
這支部隊是弘光朝的精華所在,有這支強軍在手,無論是對陣滿清的軍隊還是李自成的軍隊朱琳澤的底氣都很足。
至於北直隸的清軍,朱琳澤倒也不擔心北直隸的清軍南下山東,山東尚有一標禁衛軍、高傑的萬餘營兵駐守,防禦也說不上空虛。
再者,清軍的主力都在阿濟格、多鐸兩人手裡,就連吳三桂和高第的關遼軍也都進駐陝西。多爾袞也抽不出多少兵力南下山東,就算多爾袞硬著頭皮拼湊了些雜兵,糧草軍械對於多爾袞而言也是一個大問題。
朱琳澤對李自成的行軍速度之慢感到非常無語,潼關之戰主要是在弘光元年正月初打的,李自成的大順軍拖家帶口的,到了二月初主力才抵達河南內鄉。
西安到內鄉的距離不過六七百里,對於行軍而言,這個速度實在是太慢了。
相比之下,李定國等人從垣曲到南陽,走的最慢的輜重營也在第十一天抵達南陽城。高傑的部隊走的稍微慢一些,但在第十三天大部也都抵達了南陽城。
更騷的是李自成在內鄉這個小地方足足待了大半個月,在內鄉等沒跟上來的家眷。
直到阿濟格的追兵追到內鄉了才繼續拔營南下,期間朱琳澤幾次遣使到李自成營中,李自成都沒給個明確的答覆,朱琳澤都替李自成著急。
此時前方傳來李自成棄荊襄南下的訊息,這時候就連武昌的馬進忠都坐不住了,向朱琳澤求援。
朱琳澤忍不住長嘆一聲,李自成成不了朱元璋也是有原因的。山海關之戰後,李自成下的棋可以說是一步比一步臭。
如果說放棄陝西是大勢已去,情有可原的話,放棄荊襄就是徹頭徹尾的短視。
只要荊襄還在,李自成的大順政權就在,人心就在,大順還是一個朝廷,而放棄荊襄,李自成就重新成為了流寇。
李自成雖然一路潰敗,但還沒到山窮水盡的地步,從陝西收攏來的兵丁還有十三萬,大順在荊襄等地還有七萬的駐防軍。而李過高一功的西路軍也沒被清軍全殲,尚在南下的路上。一旦會師,大順軍還有二十幾萬可戰之兵,仍舊是一支不可小覷的軍事力量。
大順軍在兵力上對清軍還是有著很大的優勢,李自成要不在河南內鄉浪費大半個月的時間,在內鄉穩住陣腳,構築防線,也未必不能擋得住清軍。
李自成跑的累,清軍一路攻城拔寨追的就不累?
李自成主力南下讓荊襄地區仍舊對大順政權心存一絲希望的官紳將佐徹底失望。
朱琳澤清楚李自成心裡的那點小心思,李自成是想挑軟柿子捏,順江東下取他的江南。
朱琳澤見急行軍而來的大軍休養的差不多了,決定不管李自成的態度如何,先出兵幫助李自成阻截清軍。一來讓李自成欠他一個人情,二來以實戰告訴李自成要想挑軟柿子捏的話,他挑錯人了。他可是比滿清還要硬的硬茬。
現在再不出兵,等到馮養珠出賣路應標以襄陽降清,鄭四維殺孟長庚以荊州降清就遲了。
李自成要是東下,弘光朝和大順在長江防線鏖戰,對於明順雙方而言都是一場災難,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滿清。朱琳澤不想便宜滿清。
朱琳澤修書一封遣使送給劉芳亮,旋即召集眾將到唐王府議事。
“清軍阿濟格部先頭部隊已經由佔領內鄉,正進軍鄧州,多鐸所部清軍尚未跟進,孤欲在多鐸部清軍抵達之前阻截清軍先頭部隊。”朱琳澤指著湖廣地圖說道。
南陽府和襄陽府相鄰,這是他選擇屯兵南陽的原因,當然還有令一個原因,那就是他原來的封地就在南陽,軍中也有些軍官是土生土長的南陽人,對南陽的情況比較熟悉。屯兵南陽可佔盡地利。
內鄉和鄧州都在南陽府境內,他的四萬大兵屯於南陽府城,就算清軍不清楚他的具體兵力,但這麼大的陣仗清軍不可能一點也不知情。
阿濟格無視他的存在繼續馬不停蹄地追擊李自成定是認為明順之間有不同戴天之仇,明軍不會出兵助順,他正好可以打清軍一個措手不及。
清軍一旦佔領鄧州,清軍的下一個目標就是襄陽了。一旦李自成出走襄陽,荊襄地區的大順政權勢必土崩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