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二章:聯順抗清(第1/2頁)
章節報錯
西安淪陷,宣告北方戰事告一段落,接下來不出意外的話清軍的重點將由攻順轉而伐明。
李自成放棄陝西撤出西北是為大順政權的又一轉折點,就在去年此時,天下人皆以為李自成的大順將順天改命取代大明,無不聞風歸附,而現在大順朝人心盡失。
李自成在陝西的根基說不上穩固,降順的前明官僚將佐本就是騎牆派,順強降順,清強則降清,毫無民族氣節可言。
阿濟格率主力會同多鐸在關中地區劫掠了少量糧草之後揮師南下,繼續追擊李自成的主力。
此時的大順軍主要有兩部,一部是李自成的主力,正揮師南下,前往荊襄。
李自成南下的隊伍人數眾多,有十五六萬之眾,但這些人中有很多都是大順政權的中央機構以及隨軍的家屬,真正能算兵員的只有十三萬。
但這些兵員成分複雜,除了大順五營兵之外,還摻雜了大量西安、潼關等地的留守部隊,戰鬥力本就不強,加上在對清作戰中順軍連戰連敗,大順軍計程車氣更是跌落到了谷底。
李自成依靠個人的威望才勉力維持著這支大軍南下,當然還有從京師城拷掠來的大量金銀,使得大順軍在短期之內不用擔心軍餉短缺的問題。
除了李自成部的主力之外,西路大順軍仍舊滯留在陝西榆林,由李過、高一功統領。
阿濟格主力南下攻取西安,留在榆林包圍李過、高一功的清軍數量驟減,李過、高一功抓住時機乘勢成功突圍。
但此時陝西除了少量邊遠地區尚在大順軍殘兵的控制之下,關中腹地乃至大部地區或是為清軍佔領,或是當地鄉紳扯旗降清。西北已無李過、高一功這支大順西路軍立足之地。
李過和高一功率領西路軍繞道前往甘肅,會和甘肅地區的黨守素部,收攏陝北、寧夏、西寧、甘肅等地的殘兵,打算取道漢中南下四川,隨即順江而下,前往荊襄地區和李自成會和。
此時清軍並不知道李過、高一功等人的意圖,為了穩妥起見守住剛剛佔領的陝西,阿濟格和多鐸商議之後決定讓吳三桂和高第的關遼軍回師陝西,暫時先鎮守西安。
畢竟只要守住潼關,西進的明軍也難以進入陝西。而李過和高一功的大順西路軍,可是在陝西腹地遊蕩,那才是近憂。
吳三桂、高第求之不得,在接到命令後大喜過望,連夜拔營退回關中。
金勝率騎兵稍作追擊,旋即派快馬向朱琳澤彙報了這個訊息。
此時朱琳澤率軍屯於南陽,陝西情報司那邊的工作還算得力,給他送來了不少陝西地區的情報。這些情報除了李過和高一功的大順西路軍南下之外,就是一些當地原明朝軍隊以及當地大順軍降清的訊息。
原明朝寧夏花馬池副將董學禮率部眾降清。前明朝監軍道,大順寧夏節度使陳之龍脅迫寧夏總兵牛成虎降清。前明朝總兵,大順桃源伯白廣恩降清。蘭州總兵左勤、副總兵謝禎榮降清,總兵馬科、副總兵馬德、高汝利、石國璽等人降清。漢南副將胡向化降清......
這還只是節度使、總兵、副將一級的高階軍官,中下層降清的將官更是不可勝計,看的朱琳澤頭皮發麻。讓人將這些情報抄寫一份送到參謀部,讓參謀部那邊整理之後繪製成圖後送上來。
他敢離開南京的時候沈瑩臨盆,老實說他並不想離開南京。但形勢所逼,他不得不出南京走一遭。
山東的戰線暫時穩定下來了,西面的戰線,尤其是處理好和李自成的關係至關重要。
舟山的黃斌卿已經被蕩平,左良玉和馮雙禮會師之後,鄭芝龍也知道福州這塊小盆地孤懸於閩東,上游盡失,難以久守,率兵突圍取海道將靖武小朝廷的班底轉移到泉州老巢,改泉州為泉京。
閩粵的局勢可謂是一片大好,但朱琳澤也沒被勝利衝昏頭腦。
說到底福州並不是他打下來的,而是鄭芝龍主動放棄的。而漳泉二府乃是鄭氏集團的根基所在,鄭芝龍絕不會放棄。打泉州和漳州是一場硬仗,絕不是一朝一夕能解決的。
左良玉和他的利益深度繫結,朱琳澤倒是不擔心左良玉反叛。他倒是有點擔心黃得功,黃得功在拿下龍巖之後就沒挪窩。要是和李自成的關係,其實也就是弘光朝長江中上游防線的關係沒有處理好,黃得功難免生異心。
至於左良玉的兒子左夢庚是指望不上了,李自成的大軍才剛剛到荊州就惶惶不可終日,上奏請求援兵,左夢庚本人更是拋棄前線將士,留下馬進忠等人留鎮武昌,自個兒率親兵妻妾進入了江西九江。
朱琳澤自己身邊都沒多少兵,哪裡還有援兵支援武昌?
吳三桂和高第的關遼大軍撤進關中,這倒是一個好訊息,朱琳澤讓李定國、高傑、金勝三人的部隊即刻南下和他回師。朱琳澤手上的兵力這才充裕起來,匯聚起了一支四萬餘人的部隊。其中一半是禁衛軍,一半是高傑的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