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多爾袞之怒【3k】(第2/2頁)
章節報錯
多爾袞望著檄文下的署名:福監國?明朝的宗藩們也不全都是廢物嘛。
“這福監國倒是令本王刮目相看,能寫出這等檄文,還能送到本王面前,這個福監國不簡單。”多爾袞放下報紙。
“若是此檄文出自福監國朱由崧之手,倒沒什麼可怕的。福監國雖為監國,但前明黨爭不斷,福監國乃是武人扶上監國之位,手上沒有兵權,根基很淺,就算他有雄才大略,也難以施展。”范文程顯然對南明的政局更加了解。
“福監國乃是福藩之後,江南說到底不全是朱家的天下,東林黨才是江南的半邊天。奴才聽說東林黨人心向潞藩,福監國能得以上位,乃是左良玉與閩藩為其出力,以雷霆之勢,用朱由崧上位。”
福藩能夠在東林黨人匯聚的江南監國,這倒是讓范文程感到有些意外。不過從細作那裡得知福王朱由崧是靠著武人的支援才登上監國之位時,范文程這才恍然大悟。正所謂筆桿子不如槍桿子,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
東林人雖然在江南影響力如日中天,但他們終究是文人,手中無兵。
“先生的意思是此檄文並非出自福藩之手?”多爾袞聽出來范文程話茬裡的弦外之音,遂而問道,“依先生所見,此檄文出自何人之手。”
“根據江南密探傳回來的情報,《大明日報》乃是閩藩所創,奴才判斷此檄文應當是出自閩藩之手,只是假借福監國之名。”范文程說出了他的擔憂。
“依前明之制,藩王不得掌兵,而今閩藩手握重兵,且不貪戀監國之位,不自己監國而扶朱由崧監國,可見其非貪戀權柄的短視之輩,此子非等閒之徒,主子須得留心才是。”
多爾袞點點頭,他也從探子那裡得到了關於閩藩的情報。他已經開始留意這個閩藩,南明此番北伐收復山東、河南,也是這個閩藩一力促成,這樣的人物是應該重視。
不過相比只有幾千兵力的閩藩,多爾袞還是認為目前他們大清最大的敵人還是手裡有幾十萬雄兵的李自成。
當務之急還是先解決李自成,至於閩藩的那區區幾千閩王兵,以他們八旗勁旅之軍力,要剿滅也不難。凡事都有個輕重緩急,這個閩藩且讓他先蹦躂幾天。
“先生所言有理。”多爾袞微微頷首,指著桌案上的報紙道,“此檄文不能就留,傳令下去,民間膽敢私藏此檄文者,滅其九族,凡是看過此檄文的漢人,殺無赦!”
范文程有些尷尬地站在原地,額頭冒汗,他也是漢人,他也看過這檄文,那豈不是......
多爾袞看出了范文程的窘境,眯著本來就不大的小眼睛,有些玩味地望著范文程,笑道:“範先生乃是我大清第一漢城,國之棟樑,不在此列。”
“奴才謝主子恩典。”
范文程長舒了一口氣,抹乾淨額頭上的豆大汗珠退出了武英殿。
“十五弟,這個閩藩你這麼看,這次咱們進入山東的幾個奴才可就是被閩藩的兵給打回來的。”
范文程走後,多爾袞起身揹著手繞殿而走,問多鐸道。
“那些奴才不頂用,真要打硬仗還是要咱們八旗子弟自個兒上。”多鐸不以為意。
他們是抱著接管土地的態度進入山東的,這次南下佔山東的孔有德和耿仲明的散兵,人數本來就不多,戰鬥力也不強。遇上大股比較像樣的明軍被打退也很正常。多鐸並沒有將這件事情太放在心上。
目下大清的當務之急是先將已經吞下去的北直隸和大半個山西先消化下來。
“范文程的話還是要留心的,我已經很久沒見他對一個漢人評價這麼高。這閩藩,將來是我大清的勁敵也說不定。”多爾袞的心裡已經牢牢記住了閩王朱琳澤這個名字。
“十四哥太高看這廝了,區區幾千漢人兵馬,焉能成為我大清的勁敵?漢人最喜歡虛張聲勢,就說孔有德那個奴才,明明只有一千多南明軍打退他手底下那些不中用的奴才,非說有三五千。”
多鐸對此嗤之以鼻,什麼時候幾千明朝的漢兵也有資格成為大清的勁敵了?
“這一千南明漢兵已經進入咱們北直隸的地界,你找個得力的奴才,取了這一千漢兵的首級前來見我。”多爾袞交代多鐸道。
自從入關以來,大清一路所向披靡,從未受挫,這夥得勝的漢兵必須除掉,免得北直隸和山西那些剛剛歸附的漢人蠢蠢欲動。
他要讓這些漢人知道,他們漢人永遠無法打敗滿人,大清乃是天命所歸!
“這事我去安排,區區一千不知天高地厚的漢兵而已。”多鐸將此事攬下,不過他也擔憂清順前線將士缺糧缺軍械的問題,“前方短缺的軍械糧草可怎生是好?”
“盛京的糧要調到關內來,不過需要些時日,山西的晉商不是苦順久矣,星夜期盼我大清天兵下山西救他們於水火之中嗎?”多爾袞笑道。
“姜瓖已經獻上大同與我大清,大同乃是九邊重鎮,山西沒了大同掩護北邊的門戶洞開,我大清打下山西也不是什麼難事。多調些紅夷炮到山西,儘早打下山西的幾座堅城,找晉商要糧。”
多爾袞已經有了主意,以他目前的存糧打下陝西基本上是不可能,但五月姜瓖獻上了大同,山西門戶洞開,只要咬咬牙,打下山西不是什麼難事。
只要攻下陝西,向晉商要糧,再加上從盛京調來的糧草軍械,屆時糧草軍械充足,再順勢拿下陝西也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