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三軍一役【3k】(第2/2頁)
章節報錯
清軍直到出發後的第六天多爾袞才收到吳三桂:“若及時促兵來救,當開山海關門以迎大王。”的訊息,多爾袞這才下令轉向山海關行軍,同時將“伐明”的旗號改為“剿賊”。同時多爾袞也派人前去吳三桂營中打聽虛實,以確定吳三桂是否是誠心降大清。
要是一開始清軍就朝山海關行軍,不繞路,清軍將會更快抵達山海關。
收到吳三桂叛順要獻出山海關的訊息,攝政諸王無不歡喜異常,真是天助我大清也!
威嚴聳立的山海關近在眼前,滿清經過兩代人數十年的努力終於望見了夢寐以求的山海關。
望著雄壯的山海雄關,多爾袞心潮澎湃,這可是他老爹奴兒哈赤和老哥皇太極都未曾企及的雄關!不過多爾袞並不著急著入關,下令就地安營結寨,靜觀其變。
吳三桂在心中只提到借大清之師剿滅闖賊,為君父報仇,隻字不提降清之事。顯然吳三桂還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在吳三桂未明確表示降清之前,多爾袞並不打算出兵關內。
吳三桂應該擺正自己的位置,吳三桂和大清不是平等的合作關係,而是主僕關係。主僕關係沒明確之前,多爾袞決定先觀戰在說。
就算吳三桂現在不擺正自己的位置,等到吳三桂和大順軍殺的兩敗俱傷,頂不住大順軍的時候,吳三桂自然會擺正自己的位置。到那時不管吳三桂態度如何,大清都可以坐收漁翁之利。
大軍紮營完畢,多爾袞麾下諸將聽到關內的殺聲震天,個個急的手癢癢,紛紛請戰。
多爾袞拒絕了諸將請戰的要求,命令他們蓄銳不發,聽候命令。
四月二十二日拂曉,經過一晝夜的激戰,人數處於優勢的大順軍漸漸佔據上風,吳三桂和高第的關遼軍漸漸不支,大順軍甚至奪取了北翼城。
吳三桂讓最可靠的家奴吳清前往清軍大營向多爾袞求救。
關內徹夜不絕的交戰聲攪得多爾袞夜不能寐,當然就算關內兩軍不交戰,這種情況下他多爾袞也睡不著。
多爾袞騎馬行至距離關城僅僅二里之遙的威遠臺觀戰,威遠臺還有一個名字很能契合多爾袞現在的心情,那就是歡喜嶺。
能不能入關,關乎大清未來的命運,多爾袞這次帶來了大清八旗所有的精銳,也可以說是大清所有的家當。吳三桂受降,大清軍入關之事,多爾袞必須慎之又慎,萬不能出一丁點兒差錯。
吳清前來向多爾袞送來的吳三桂的信件,並向多爾袞請賞,吳清是大清花重金安插在吳三桂身邊的細作,他們在吳清身上可是下了血本,如今終於有了回報。
多爾袞並不著急拆吳三桂的信件,吳三桂信中說什麼,多爾袞不拆信件也能猜出個大概,無非是他頂不住大順軍請清軍入關罷了。
多爾袞親自垂問吳清關於吳三桂的情況,吳清所言和多爾袞派往吳三桂軍中的使者傳回來的資訊差不多。
多爾袞厚賞了吳清旋即讓吳清回吳三桂營中繼續盯緊吳三桂,吳三桂有什麼異動,立馬來報。
吳清還沒回到營中,卻見吳三桂率百餘騎出關親自來見多爾袞。
“攝政王!順軍已經攻佔了北翼城!大清軍為何遲遲不入關?!吳某的兵馬就要頂不住了,大清軍若是在不參戰,山海關將落入李自成之手矣!”
大順軍和關遼軍的戰鬥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此時吳三桂也顧不上在多爾袞面前演戲,非常焦急地請求清軍入關。
“彼時大軍未至,只有本王的先鋒千餘騎,不堪入關迎戰順軍,而今大軍方至關門。”多爾袞不緊不慢道,吳三桂著急他可沒有吳三桂那麼著急,多爾袞乘機向吳三桂提條件。
“平西伯若是要我大清軍入關剿賊助你為君父復仇,本王有個條件。”
“攝政王有何條件但講無妨!”
此時的吳三桂已經是熱鍋上的螞蟻,也顧不上許多。他之所以能在清順之間左右橫跳,是因為他手握四萬關寧軍,要是這四萬關寧軍全被李自成吃掉,那他吳三桂就什麼也不是。
“平西伯何關遼軍,乃至全體遼民,剃髮歸順我大清!”
多爾袞說出了他的條件並著重強調了歸順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