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廚同時點頭,八寶鴨是滬上名菜,被成為滬上一絕馳名中外。選擇這道名菜,顯然是要和汪師的淮揚名菜三套鴨相互抗衡。

汪師製作脫骨淨鴨的手法先聲奪人,已經將現場的大多數目光都吸引到了他的身上,在他將rǔ鴿塞入野鴨體內的時候,那邊李師傅方才動作起來。

李師傅挑了半天,挑了一隻臨武鴨,剖開洗淨之後,將鴨子放在砧板之上,從刀架上取下一隻斬骨刀,斬去鴨頭鴨爪,一手抓住鴨腿,然後一刀就劈了下去。

李師傅的這一刀砍在淨鴨的脊背之上,關注李師傅出刀的人並不止老闆一個,徐雨煙幾乎在同時也向李師傅這邊望去。

雖然隔著近六米的距離,可是他們仍然一眼就看出李師傅的這一刀正砍在鴨子脊背的中心,絕對的中心,而且李師傅的一刀勢大力沉,刀刃所及,骨肉分開,絕無半點的牽連,隨後李師傅又砍下第二刀,如果說第一刀只能看出他出刀的力量和速度,那麼第二刀就完全展現了他出刀的jīng確度,這一刀和剛才的一刀完全劈在了一條直線上,刀刃重合的地方完全融合在一起,肉眼決計看不出分毫的偏差。

兩刀下去,鴨子被分成均勻的兩半。

老闆的手指微微顫動了一下,他的目光投向廚房的最裡面,找到了坐在那裡的二廚,二廚意識到了他的目光,老闆點了點頭,二廚露出淡淡的笑意。

“好刀法!”有人爆發出大聲的喝彩,這喝彩卻並不是衝著李師傅,而是送給汪師的。

汪師放入籠屜的鴨子蒸到七成熟,已經取出冷涼,取刀剔去鴨骨,用刀的關鍵在於保持鴨皮和鴨肉完整不破,她先將鴨子縱切兩刀,成為寬度一致的三條,然後再分別橫切,成為寬約一厘米的小條,然後又將冬筍、水發冬菇、熟火腿分別切成小條,寬度為鴨肉條的二分之一,長度保持和鴨肉條一致,這對刀工的要求極高,現場觀眾看到汪師嫻熟jīng巧的刀法不禁發出連聲讚歎。

聽到現場的歡呼聲,汪師不免感到得意,論到刀工,自己父親當數第一,自己第二不過分,不過他並沒有留意到李師傅大刀闊斧的兩刀,如果他看到李師傅兩刀就將鴨子分成兩個均勻的等份,只怕他心中就不會那麼想了。

老闆對這位少年廚師的表現似乎也頗為滿意,他已經看出汪師要做的是柴把鴨子,這是譚家菜的代表菜,譚家菜是中國最著名的官府菜之一,得名於譚宗浚的家傳筵席,因其是同治二年的榜眼,所以又稱為榜眼菜。譚家菜烹製方法以燒、燉、煨、靠、蒸為主,長於乾貨發制,靜於高湯老火烹飪海八珍,是現在儲存最為完整的官府菜。

汪師將冬筍條、冬菇條用開水汆燙,撈出後用涼水過涼,同時將菜薹用開水泡軟,清水洗淨,每根菜薹又破成兩根,將菜薹橫放在砧板之上,取鴨肉條橫放在菜薹上,冬菇條放在鴨肉上,以此再放上冬筍條、火腿條,然後用菜薹捆成柴把狀,鴨皮朝下碼入圓盤之中,在將餘下的零碎冬菇、冬筍、火腿和鴨肉放在上面添入雞湯,放入熟雞油、jīng鹽、白糖、料酒,上籠屜二次開蒸。

這邊幹得熱火朝天,李師傅那邊也沒閒著,他燒了鍋開水,把半隻鴨子放入水中燙去血汙,瀝淨之後,砍成小塊,然後在鍋內放入少量花生油,開始對鴨子進行翻炒,鴨子的肉質決定在翻炒的過程中會出水,李師傅不停翻炒,變sè後蓋上鍋蓋將水分燜幹,倒入料酒。然後繼續翻炒,放入jīng鹽和白糖。

李師傅的這道菜顯得實在是尋常普通,他所做的就是一道家常紅燒鴨,也不是李師傅不想做一道震驚四座的名菜,而是他不會,他在迎春樓太久了,只會做特定的菜,做這種不是北方的特色菜,那不是難為他嗎?

一個真正優秀的廚師在做菜的時候,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專注,外界的任何動靜都無法干擾到他們,其實不但是做菜,做任何事也都是這樣。在比賽的過程中都相當的專注,做到不被外界的反應影響。

在鈴聲響起之前,已經將他們各自的菜全都做好,沒有任何人超時,兩道菜放在展臺之上,美食比賽往往的要從是個五個方面進行評判,色香味形器。

色指的是菜色搭配,講究的是搭配有致,誘人食慾。香指得是調料和菜的香味,講究的就是各種食材與調味所融合後的各種香氣。味,菜的味道鮮美。菜品中的食材與調料混合製做後所具有的特殊味道。如:甜、酸、苦、辣、鹹、鮮、麻等。美味可以直接深一步地刺激出人更強烈的食yù。形,菜的形態優美。食材的塑造形態是否能讓人覺得賞心悅目。好的菜形態上的美不僅讓人大飽眼福也能觸動你的心靈。器,放菜的器皿jīng美,與菜的搭配協調。搭配好的器皿菜品就能達到上層的意境。

老闆首先品嚐的是汪師的八寶鴨,但見鴨形豐腴飽滿,原汁突出。按照八寶鴨的傳統做法應該先有拆骨這道工序,汪師在傳統工藝之上進行了該進,他用用背骨鴨開背,填入配料,扣在大碗內,封好玻璃紙,再上籠蒸制的方法,這樣制zuò的成品,鮮香味特別濃郁,而且形態豐滿,菜形美觀,再澆上用蒸鴨原滷調製青豆和蝦仁,使成品更豐富多彩,風格別具。

對於這道八寶鴨的sè香型三人都表示滿意,可關鍵在於味道,品嚐之後,老闆卻首先皺了皺眉頭,他看了看汪師道:“這鴨子的sè香形都很不錯,你在傳統的基礎上有所創新,採用背骨鴨開背,這樣做可以保持鴨骨的香味,每一個步驟也都做得非常完整,但是這八寶鴨最為關鍵的酥香軟爛你卻沒有做到。”

汪師點了點頭,他做人非常的誠實,老老實實答道:“正常八寶鴨上籠後需要用旺火蒸三個小時,可是今天比賽的時間只有一個小時,所以我做得匆忙了一些,雖然我用玻璃紙封住碗口,加大火力,仍然沒有達到想要的效果,如果能夠再給我多一點時間,我或許可以將這道菜做得更加到位一些。”

老闆道:“火候未到,你做廚師,為什麼不懂得做菜最主要是用來吃的道理?無論你這道菜色香形如何到位,器具如何精美,可是火候差了,全盤皆輸。雖然是廚藝比賽,可是也和戰場無異,每一個細節都會決定你的成敗,選擇做這道菜,從一開始你就錯了!”

汪師低下頭表示虛心受教,這一刻,自己感受到了迎春樓老闆的專業和自己的不足。

三人來到李師傅所做的柴把鴨子前,這道菜對於刀工的要求很高,李師傅向自己的老闆笑道:“老闆以為如何?”

老闆沒有急於評論,畢竟李師傅是自己人,很多人都知道這件事,他如果表xiàn的太過偏袒,汪師就會質疑他的公正xìng,所以在這種時候還是保持沉默是金的好。

李師傅善於用刀,當然在這道菜上最有發言權,雖然他用得是小刀而不是菜刀,但是刀法還是有相通之道的,老闆道:“不愧是李師傅,刀法不錯,這道菜的刀工非常關鍵,李師傅年歲之高,掌握的卻還是如此純熟,實屬不易。”

能夠得到自己老闆的誇讚,李師傅也不由得沾沾自喜。

二廚心中大悅,如此看來自己的這位廚房老大哥要比汪師的發揮要好上許多。

老闆夾了一塊柴把鴨,慢慢咀嚼,他的眉頭自始至終鎖在一起,直到吃完都未見展開。

看到老闆如此表情,李師傅剛剛產生的那點喜悅心情頓時消失的無影無蹤。

李師傅道:“這道菜名為柴把鴨子不僅僅要求形象生動,還要做到清鮮爽口,柴把鴨子絕不是代表著肉質如柴。”

二廚也夾了也夾了一塊塞入嘴裡,這鴨肉的確水分有些不足,稍稍有些幹了,可是味道還是非常鮮美的,並不至於像老闆所說的肉質如柴。

三廚吃完之後,他點了點頭道:“其實這道菜也犯了火候上的錯誤,剛才的那道八寶鴨火候不足,而這道柴把鴨,卻蒸得有些過頭了。因為要上兩次籠屜,所以火候的控zhì極為關鍵,首先要將整鴨蒸到七分熟,七分熟並不是控zhì在固定的時間,而要根據材料的不同而進行時間上的調節,凡物各有先天,每件食材都各有物xìng,雖然都是鴨子,可這世界上絕沒有兩隻一模一樣的鴨子,在蒸鴨之前,有經驗的廚師都會通guò鴨皮的厚薄,鴨肉的鬆緊程dù來決定上籠時間的多少。李師傅在這方面顯然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換句話來說,你對自己所用的食材缺乏必要的瞭解,所以在第一步上籠的程式中,就沒有jīng確掌握七分熟的概念。第一步沒有做好,無論後續做得多麼好,都無濟於事,鴨肉的水分流失過多,直接導zhì了最後口感的缺失,老闆所說的清鮮爽口正是這道菜的關鍵。”

現場觀眾聽到幾人到位的點評,無不暗自歎服,雖然沒有親口嚐到這鴨肉的味道,可是聽到他們的點評也已經感同身受,獲益良多了。

汪師做的三套鴨盛放在一隻白sè細瓷砂鍋裡。鍋中湯sè澄清,觀其sè,宛如一泓chūn水,套好鴨子就臥在碧水之中,鴨頭、野鴨頭、鴿子頭,整齊疊合,相偎相依彷彿熟睡一般。三套鴨外用老雄鴨。有道是諸禽尚雌,而鴨獨尚雄,諸禽貴幼,而鴨獨貴長。養生家有言:爛煮老雄鴨,功效比參芪。就是說吃老雄鴨其功效之大比得上吃人參黃芪,可見營養價值之高。野鴨味病態,為食中佳品;鴿子肉不僅好吃,具能調jīng益氣,亦是席上珍味。俗語說得好寧吃飛禽一兩,不吃走獸半斤。三禽合食,鮮中加鮮,美上加美,其味殊絕,美不能言。

二廚道:“這道菜無論是sè香形都可稱為上乘,不過既然是比賽,首先講究的還是味道,拋開其他的不言,我先嚐嘗滋味再說。”他拿起調羹首先舀了一匙清湯,細細品味,閉上雙目,一副陶醉之極的模樣,過了一會兒方才道:“家鴨肉肥,野鴨肉瘦,鴿肉細嫩。三種禽類的鮮美味道全都融入一鍋湯中,鮮香嫩滑,潤喉生津,英汪師對火候的掌握已經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他們不知道的事,汪師手上這塊表幾塊錢地攤買來的。

二廚也嚐了一口湯,點了點頭道:“我留意到開始的時候汪師採用的是旺火,只有利用旺火方才能逼出rǔ鴿和野鴨的鮮香質感,然後又改為文火慢燉,將三種不同的味道融會貫通,鮮香疊復,餘味無窮,每次咋舌品味總能感受到不同的味道。”

老闆品嚐之後也連連點頭,他認為之前兩人的評價並無誇張,汪師的這道三套鴨做得的確很有功夫,如此年輕就能夠將這道菜做得如此到位,在年輕一代中應該算得上是佼佼者了。汪師的實力確實勝出李師傅一籌,他今天能夠獲勝也沒有太多意外。

三廚聽到他們給汪師如此之高的評價,也感覺到找回了面子,微笑頷首,輕聲道:“這道菜的確很有水準,我曾經吃過李師傅的師傅做得這道菜,這道菜又讓我想起那種滋味了。”三廚輕易不說話,這一說話就是極高的評價,等於說汪師已經具備了頂尖大廚那種隨意的幾分神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