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瑾本來是不想與奇布查人發生戰爭,無論王瑾如何表示明軍沒有任何惡意,奇布查人就是不相信,執意擋在明軍前面。

由於雙方語言不通,即使半年的時間,雖然明軍已經能夠聽懂一些瑪雅人的語言,然而瑪雅人的語言與奇布查人的語言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這就相當於大明與倭國的語言語言,寫出來看著很像,可是說出來就成了雞同鴨講。雙方的對峙終於在一個奇布查人士兵突然丟出了一根流星索後失控,明軍士兵被流星索擊中了面門,當場倒地昏了過去。

指揮官看到自己計程車兵被攻擊倒地,以為對方發起了攻擊,立刻下達了攻擊的命令。在後方正在琢磨著如何破解眼前僵局的王瑾,突然聽到響起了槍聲。

緊接者就看到土人士兵一排排的倒了下去,大明的近代化士兵那就是殺人機器,一旦開動不殺個血流成河怎麼可能停手。

在王瑾控制住局面之後,對面的奇布查人軍隊已經至少倒下了幾千人,這就是排隊槍斃的效率。

奇布查人的首領當時就嚇傻了,以為是遇到了魔王的軍隊,對大明軍隊充滿了恐懼。土人對大明有這樣的情緒不是王瑾想要看到的,一旦明人兇狠的形象傳揚出去,會讓當地的土人害怕與明人來往。

雙方停戰之後,王瑾再次邀請對方談判向他們表示只是街道尋找一種叫做橡膠樹的樹。可能是被打了一頓的原因,對方終於願意與認真傾聽王瑾的訴求。

當王瑾連比劃帶猜的與這些奇布查人講述橡膠樹的特點的時候,奇布查人終於明白王瑾說的是什麼東西了。

這種東西他們部落裡就有,平時也沒有什麼大用,一般都是需要製作防雨布的時候割開樹皮流出白色的液體,將這些白色的液體塗抹到布面上,就能製作出上好的防雨布。

王瑾心中苦笑,這些土人真是讓人無語,早認真交流何必造成這麼大的損傷,王瑾提出要去見識一下這橡膠樹的長相,並且想要採集一些橡膠樹的種子。

為了表示自己的誠意,王瑾拿出一些軍糧以及作物種子送給這些土人,並且教會這些土人如何種植,以及食用的方法。

東洋艦隊的主食是小麥麵粉,還會搭配著一些小米煮粥。對於一直以玉米為主要主食的奇布查人來說,麵食就是來自太陽神的恩賜。

在找到橡膠樹後,為了穩妥起見,王瑾一邊收集橡膠樹的種子,一邊考察橡膠樹的生長環境,而且將這些橡膠樹種子試驗性的種植一些,檢驗這些種子是否能夠發芽。

在等待種子發芽的過程中,王瑾親自目睹了土人割膠的過程,樹皮割開竟然從裡面流出了乳白色的液體,這要不是親眼所見,王瑾怎麼也不會想到會有如此神奇的東西。

更神奇的是這些乳白色的液體一旦凝固乾涸之後,就會變成非常有彈性的固體,王瑾忽然想到就算這些橡膠樹種子能夠在大明種植,可是等到這些種子成長成這麼高大的橡膠樹又需要多少年。

不如跟土人達成一個收購協議,用大明的商品收購土人手裡的橡膠,這樣也能為土人開啟一條新的財富來源。

對於王瑾的這個提議,土人當然非常的願意,這些外來人手裡的白得發光的東西,看著就是好東西,如果得到一件獻給太陽神,來年一定會得到好的運氣。

雙方約定了價錢,以及交貨的地點,在種植的橡膠樹種子發芽之後,王瑾便帶人返回了大明的建城店。

這個城池的名字王瑾可沒有權力起,而是由皇帝親自賜名,這裡將來肯定會是整個東方大陸的中心地帶,也就是整個東方大陸的都城。

為此朱瞻基給這個新的城池賜名——東京,這樣的寓意對於大明人來說覺得非常的正常,可是起這個名字在朱瞻基的內心卻有一些惡趣味。

等到王瑾返回東京城的建城點,留守的官兵已經規劃出了城池的輪廓。城池的設計模仿的是京城的設計方式,首先開建的是內城,因為現在大明在這裡的人口稀少,內城被設計成了一座方向五里的小城。

為了更好的防禦,只在面對大海的西方開了一個城門,做過防守的將領都知道,一座城池城門越少越容易防禦。

本來大明現在留在東京城的只有軍隊,下一批的移民過來至少要一年以上的時間,在實力沒有增長之前,還是要以自身的安全為準。

東京城這裡氣候炎熱,雨量充沛,最適合種植水稻,可是東洋艦隊的明軍大多都是北方人,並不會種植水稻,同時熱帶雨林的氣候也給明軍造成了很嚴重的非戰鬥減員。

儘管有艾草等防禦蚊蟲的中草藥,可是還是有不少士兵染上了寒熱症(瘧疾),不得不說明軍對瑪雅人的友好態度,讓瑪雅人嚮明軍透露了一種樹皮泡水能夠治療這種寒熱症。

王瑾讓人尋找這種樹皮治療士兵的寒熱症,同時也讓軍醫測試這種樹皮的藥性是否真如瑪雅人所說的那樣能夠治療寒熱症。

事實證明瑪雅人沒有說假話,這種被瑪雅人稱為生命之樹的樹木,當地人發音為‘金雞納’,王瑾便以這個發音把這種樹木命名為金雞納樹。

有了這種樹皮泡水的治療,明軍的死亡率明顯的降低下來,這讓王瑾欣喜萬分,馬上就意識到這種樹木與皇帝陛下所說的橡膠樹一樣是一種極其有價值的樹木。

王瑾又有了新的任務,那就是蒐集金雞納樹的種子,試著帶回大明種植,聽瑪雅人這種金雞納樹來自南方一個叫做‘塔萬廷蘇尤’(印加帝國)的強大國家,他們這裡的金雞納樹也是‘塔萬廷蘇尤’的商人帶來的。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