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爺!倭國是太祖欽定的不徵之國,奴婢要以什麼理由進行討伐?”

“理由太多了,朕這些年可存了不少的倭寇腦袋,你這次回去就將這些倭寇的腦袋帶回去,送到倭國告訴倭國國主,這些倭寇每個人都對大明犯下了累累罪行,每個倭寇造成的損失朕也不讓他們多賠,一個腦袋十萬兩銀幣,你就告訴他們少一個字都不行。”

王瑾點頭稱是,隨後皇帝又告訴他等到發現了新的陸地,哪裡若是有什麼新奇的植物種子一定要帶回大明,其他的東西都不重要,最重要的就是各種種子。

王瑾出了皇宮便來到兵部庫房領取存放在兵部庫房的倭寇人頭,等到看到庫房裡足有上千顆的人頭,心中震驚之餘,便知道這筆銀子倭國打死都賠不起,皇帝這就是找個開戰的藉口。

這倭國前些年確實有些過分,竟然敢將大明派到倭國的使臣殺害,這樣的奇恥大辱,趕上了大明朝這段時間正是太祖興起胡惟庸案、藍玉案的高潮,再加上群臣的反對便沒有對其征討。

等到建文稱帝,緊接著又是靖難大戰打了四年,好容易等到建立永樂朝,能夠騰出些手了,韃靼、瓦剌又趁著大明無暇北顧相繼發展起來。

於是乎永樂朝的重心基本上就被北征蒙古與遷都將精力全部牽扯住,根本無暇東顧。倭國不同於南洋的那些小國,那是一個妥妥的人口大國,而且民風彪悍,並不是一個容易征服的物件。

征伐倭國之事也就一拖再拖,直到朱瞻基登基之後,倭國竟然派使臣進行通商請求,被朱瞻基一口拒絕,並且表示,你們想要大明的貨物那就等著大明的商船到你們國家售賣,倭國商船一律不得踏入大明境內,一旦發現當倭寇處置。

沒有時間處置,不代表大明朝不記得這個奇恥大辱,有句話說得好,不是不報時候未到,現在就到了給倭國一個難忘的教訓的時候了。

王瑾帶著這些倭寇的人頭立刻返回東洋艦隊基地旅順港,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東洋艦隊已經發展成為一個擁有大小戰船三百二十艘,艦隊編制超過十萬人的龐大力量。

這麼龐大的力量如今其實是無所事事,除了為商隊護航之外,並沒有太多的用武之地,如今聽到皇帝要他們與倭國開戰,一個個頓時摩拳擦掌,恨不得立刻投身戰場,要知道只有打仗他們這些軍官才能快速晉升,誰不想當將軍啊!

按照皇帝的要求,王瑾首先派出了一支擁有一艘兩千料大艦、五艘一千料中艦、十艘五百料小艦的分艦隊,將一千多顆倭寇的人頭送到了長崎,非常禮貌的與長崎守進行了交接,並且提出了大明的要求——一顆人頭倭國需要賠償大明十萬兩大明銀幣。

長崎守根本不敢接這種燙手的山芋,好話說盡讓大明艦隊在長崎住些日子,等待足利幕府的最後決定。

大明艦隊指揮官非常好說話,讓等就等,根本不著急,只要求長崎守給一個具體的期限,不能讓他無休止的等待,同時要求大明艦隊在長崎的這段時間,所需費用全部由長崎承擔。

長崎守看到大明戰艦那巍峨的身軀,只能咬牙點頭。不過以倭人的性子,嘴上答應是一回事,背地裡想幹什麼又是一回事。

艦隊指揮官臨行之前被王瑾認真囑咐,不要被倭人給陰了,指揮官時刻都警惕著這樣的事情發生,白天輪流上岸吃飯休息,晚上全部撤回船上,並且在遠離碼頭的地方拋錨駐泊,不給倭人偷襲的機會。

反正吃飯不用自己花錢,在長崎的這段等待的時間裡,艦隊官兵幾乎吃遍了長崎的飯館、逛遍了風俗館。吃完扭頭就走,老闆阻攔便是一個大嘴巴抽上去,老子吃飯不要錢那可是你們城守親口承認的。

見過吃霸王餐的,還沒見過嫖霸王娼的,一支小分艦隊一共只有兩千多人,可就是這兩千多人將長崎折騰了一個烏煙瘴氣。

有人說大明軍隊沒有素質,沒有將大明朝的溫良恭儉讓表現出來,大明軍人所代表的是大明的形象。可是他們卻忘記了倭人使團來到大明,其氣焰更加囂張,他們甚至敢當街殺人。

惡人更有惡人磨,對付惡人就應該用更惡的辦法,讓這些把犯罪當成理所當然的倭人得到一個終生難忘的教訓。

長崎守這些天被前來告狀的百姓搞的非常頭大,想要讓明軍收斂一些,可是明軍艦隊指揮官只說了一句,給了我們答覆,不管什麼結果我們馬上就走。

一千多顆人頭,全部算下來那就要賠償一萬萬兩銀幣,這樣巨大的數目,誰敢答應,就等著被天誅國賊吧。

可是不答應這三個字說出來容易,問題後果是什麼不可預料,長崎守也曾經想過,趁著夜晚明軍沒有防備的時候,偷襲明軍,將明軍全部殺死,不但把明軍的大船奪過來,明軍再來興師問罪,只要沒有證據又能拿他們怎麼樣。

到時候倭國也有了大艦,完全可以跟明國開戰,以明國的戰力肯定不是大和武士的對手。說不定還會有神風助陣,大和民族的大陸夢可能就會提前實現。

然而明軍根本就沒有給他偷襲的機會,處處都在防範著倭人的偷襲,這讓長崎守只能將明軍的條件送到京都幕府將軍足利義教的室町幕府,足利義教看到大明的條件之後,第一感覺就是大明朝是不是腦袋讓驢踢了。

若不是如此,為何會提出如此不靠譜的條件,一千多倭寇的人頭若是按照大明的要求,那就要賠償大明一萬萬多兩大明銀幣。

足利義教不是沒有見識的愚夫愚婦,自然是知道大明銀幣的購買力和價值,那和倭國的一兩銀子沒有任何的區別,甚至價值還要略高一些。百姓拿到大明的銀幣都不捨得用出去,會當做寶貝鑽個孔用細繩穿起來掛在自家孩子的脖子上。

一萬萬兩銀幣,就是把倭國賣了也湊不夠,這大明根本就不是想談判,完全是想來找茬,若是倭國軟弱,明國肯定會變本加厲的向倭國索取。

足利義教想都沒有細想便拒絕了這個要求,並且放話給大明,想讓倭國賠錢,除非明國能夠將倭國打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