艦隊指揮官拿到了倭國幕府給出的最後答覆,什麼話都沒有說,拿著這份回覆檔案便揚帆起航回到了旅順港。

王瑾在旅順已經等待了幾個月時間,終於等到艦隊指揮官回來,拿到了出兵的藉口。

大明是大國,出兵要講究師出有名,不能讓周邊的小國認為大明是在行使霸權行徑,以武力欺壓小國。

拿到了倭國拒絕賠款的要求,王瑾立刻排兵佈陣,調集十個分艦隊、八個協的陸戰隊,出征倭國。要想對倭國打擊,首先得到一個攻擊倭國的立足點,這個立足點不能受到倭國的威脅。

王瑾選擇了朝鮮與倭國之間的對馬島,對馬宗氏宗主宗貞盛腳踩兩隻船,一邊向室町幕府稱臣,一面又在李氏朝鮮的壓力下向朝鮮稱臣。

倭國與朝鮮對這樣的情況心知肚明,又不願與對方徹底交惡,只能任由宗氏在兩邊下注,做為雙方貿易的中轉站。

當大明艦隊鋪天蓋地般湧向對馬島的時候,宗貞盛果斷選擇了跪舔,當個三姓家奴沒什麼不好,只要能舒服的活著就是最大的幸福。

當王瑾踏上對馬島,就看到了宗貞盛特別狗腿的迎候在一旁。王瑾拍了拍宗貞盛的肩膀呵呵笑道:“宗島主,咱家叨擾了。”

“王公公!對馬島能迎來您這樣的貴客,那是對馬島的福氣,小人願為公公牽馬墜蹬!”

“你很好!常言道:識時務者為俊傑,你很識時務!”王瑾微微頷首,當晚就住進了宗室的宗主府。

對於倭國王瑾並不熟悉,王瑾更熟悉的是草原,幾乎每次對草原的大戰,王瑾都有參與,可以說王瑾是個對陸軍非常熟悉的將領。

可是對於海軍來說,王瑾不過是個新兵,五年的時間若是按照正常的成長,王瑾能夠當上兩千料軍艦的艦長就算是升職速度快的,根本不可能當上東洋艦隊的一把手。

能夠當上東洋艦隊的提督,最大的優勢就是王瑾的身份,海軍不同於陸軍,整日孤懸海外,手中擁有一支足以滅國亡種的力量,一旦失去控制那就不是一星半點的損失。

這樣的力量絕對要放在最可靠的人手裡,能力是次要的,忠誠才是第一位的。三大艦隊王瑾的資歷最低,他知道自己在那些大佬面前就是小字輩,別說其他艦隊的主官不會拿他當回事,就是東洋艦隊的各個分艦隊的將軍對他也不一定有多尊重。

明軍的上下尊卑,以及軍人服從命令都是刻在骨子裡的,沒有人會因為看不起王瑾而不遵守他的命令,除非明確他的命令是亂命。

王瑾知道征伐倭國是自己的立威之戰,這一仗一定要打好,海戰他不瞎摻和,交給各個分艦隊主官自由發揮,畢竟手下之人的艦隊指揮水平比他強得多。

不過陸上戰爭王瑾可就誰都不服了,雖然他不是成名多年的老將軍,但是每一場大戰都有參與,對於陸上戰爭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

在宗氏的宗主府中,王瑾召集手下各個分艦隊的將軍和各個陸戰隊協的將軍開會。

面對這些眼高於頂的將軍,王瑾提出了第一個問題:“諸位!我們出兵五萬人能不能將倭國滅了?”

“一個小小的倭國,我大明出兵五萬足以滅掉倭國!”一人出列說道。

“你可知倭國有多少人馬,有多少軍隊,軍隊裝備如何、戰力如何?”

將領低頭不語,他這個層次的將領根本不會考慮這些問題,只想著大軍一出便會一路推平。手下的將領不考慮,他這個主官卻不能不考慮。

皇帝給他的旨意是讓倭國賠款和臣服,並不是要滅亡倭國,這些日子他在不斷的蒐集資料,發現倭國有近千萬的人口,也有不俗的軍隊。

若是與倭國硬拼即使將倭國打敗,大明也撈不到什麼好處,等於是得不償失。必須要利用大明的優勢打一場優勢完全在大明一方的戰爭,讓倭國感受到徹骨的疼痛,一旦承受不住戰爭帶來的損失,他們絕對會妥協的。

“你們不考慮這些問題,咱家卻必須要考慮,倭國雖然與大明相比是個小國,不過卻絕對不是個小國,這麼一小片地方卻擁有近千萬的人口,常備的軍隊也有幾十萬。

而是倭國有習武傳統,他們有一個階層叫做武士,相當於我大明計程車紳。不同於大明計程車紳以讀書為進身之階,武士則以習武為主家效力為進身之階。

這些武士個人武力不俗,普遍裝備鐵甲,同時又有戰死榮耀的傳統,是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你們若是不打起精神來,將來會有吃虧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