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九章 鐵路(第2/2頁)
章節報錯
“你們不但要研究蒸汽機如何安裝到機車上,做為鐵軌車的動力,同時還要研究蒸汽機的其他用處,比如帶動紡紗機紡紗、織布機織布、麵粉機磨面等等。”
“陛下聖明!臣也在開展這方面的研究,蒸汽機就是一個動力源,與水力風力動力沒有什麼區別,只要將原來用風力水力的機器接駁到蒸汽機上就能為機器提供更加穩定的動力。”
“在沒有解決蒸汽機的能耗問題,我們還不能將蒸汽機投入到市場上,使用者買個傻大黑粗的機器卻發現還沒有兩匹馬的力氣大,客戶是會罵孃的。”
“陛下說的是,臣一定努力改進蒸汽機。”
“好了,朕也不是要求你們立刻就把蒸汽機的合格產品拿出來,總之你們在研究蒸汽機的同時,要把機械加工的精度提高上來。
加工精度越高,同樣能耗的蒸汽機的動力就會越強勁,這個原理不用朕來說你們也明白,即使蒸汽機沒有改進好,只要能夠提高加工精度,投入的研究經費就不算浪費。”
其實朱瞻基心裡明白,以大明目前的加工精度,想要提高蒸汽機的功率,必須要找到橡膠,利用硫化橡膠做密封圈,只有解決了蒸汽機的漏氣問題,蒸汽機的功率才能提高起來。
黎叔林也知道是漏氣問題導致了蒸汽機的力氣不足,他想要了很多辦法都無法解決漏氣問題。
這就是朱瞻基強點科技樹的弊端,另一時空西方發明蒸汽機的時候,大航海早已開展的轟轟烈烈,橡膠樹早已不是秘密,使用橡膠進行密封和用做車輪減震都已經是常規操作。
這一刻朱瞻基迫切希望東洋艦隊能夠真正的承擔起向東探險的任務,早日在新大陸找到橡膠樹,找到橡膠樹苗還有一個附加的好處,那就是新大陸的農作物肯定會被熱愛農耕的大明人帶回大明進行種植。
雖然大明現在在朱瞻基的干預下並不缺糧,相反的還有剩餘,但是有更多的糧食選擇,大明百姓也可以將糧食轉化為肉、蛋、奶,豐富百姓的餐桌。
玉米雖然吃起來粗糙,口感不好,不過卻是非常優秀的飼料原料和釀酒原料。等到大明糧食豐富之後,還可以大量推廣大豆種植,讓植物油能夠走進普通百姓的餐桌。
說到探險,朱瞻基忽然覺得東洋艦隊提督侯顯已經難以勝任這份探險的工作,不是說侯顯沒有能力,而是他的年齡太大了,是時候讓新人挑起大梁了。
正在皇帝想著東洋艦隊的問題的時候,兵部尚書柴車躬身行禮:“陛下!臣請求大力修建這種鐵軌路於邊關地區,有了這樣的鐵軌路,大明向邊關運輸糧草後勤的效率將會極大的提高,這對大明震懾不臣有著重大的作用。”
朱瞻基哈哈大笑:“哈哈哈!”
“柴愛卿算是說到點子上了,這樣的鐵軌路一旦修通,鐵軌路修到哪裡,哪裡就會成為我大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不過現在向邊關修建還為時尚早,這個修建的成本朝廷不得不考慮能不能負擔的起。”
“陛下這鐵軌路造價幾何?”
“一里鐵軌路造價三萬兩銀幣。”
柴車倒吸一口涼氣,這麼高的成本啊?從京城到大沽港三百五十里,這一里路三萬兩銀幣,這麼一條路竟然要一千萬兩銀幣,這哪裡能夠修的起。
“怎麼這麼貴啊?陛下!”
朱瞻基嘆了口氣說道:“這是沒辦法的事,可以這樣一條鐵軌路大明之前沒有修建過,一切都是從頭開始,這修建的過程中,犯下了無數的錯誤。
這些錯誤可都是花錢買教訓,這麼大的代價修建起的鐵軌路每年維護又是一筆驚人的開支,邊關地區經濟落後,修建這樣一條鐵軌路根本收不回收益,每年都要為這樣一條註定不能獲利的鐵軌路投入大量的銀錢,得不償失。
這麼的代價以目前我大明的國力、財力是負擔不起的。而且目前大明北方的壓力並不是太大,其實修建砂石公路反而更適合邊關地區。”
“那陛下這鐵軌路難道只能是中看不中用的擺設嗎?”
“那當然不是,我們首先要在京城到上海這南北一路最繁華的地區修建一條鐵軌路,用於南北貨物的流通,這樣一條鐵軌路運營起來不但不會賠本,用不了幾年成本就能掙回來。
而且在修建這條鐵軌路的時間裡,我們的鐵軌路修建者,肯定能夠找到更加省錢、省力的辦法降低成本,早晚這鐵軌路都能在大明的每一個地區修通。”
“陛下說的是,好飯不怕晚,大明只要一直保持如今這種發展的勢頭,臣相信用不了多少年就能實現。”
朱瞻基看了柴車一眼,沒想到這小子還挺會拍馬屁的,微微點頭道:“朕與諸君共勉!”
“陛下聖明!”
朱瞻基眯著眼睛看著眼前的鋼鐵長龍,心中想著未來的規劃,鐵路運輸是僅次於海運的最經濟的運輸方式,將來必將主宰內陸的貨物運輸。
不用說別的,光是一個京城以後的人口就會越來越多,這些匯聚的人口大多數都不會從事農業種植,也就是說他們的糧食需求全靠購買。
單單為了滿足糧食供給,每天就要運輸多少糧食進京。更遑論其他的燃料、百貨、日雜等等的生活必需品。
參加完鐵路通車的剪彩儀式,朱瞻基返回宮中的路上接到了來自東洋艦隊的八百里加急,侯顯病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