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九章 軍官學堂(第1/3頁)
章節報錯
朱瞻基也知道自己將西南問題壓下會有什麼樣的連環反應,加上有熟悉大明的張瑛的加入,更加能激發思任發的野心。
歷史證明漢奸比外敵更加的可恨,他們比外敵更加的仇恨自己的族人,張瑛到了麓川一定會鼓動思任發造反,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
這種人為了私利,根本就不會考慮家國大義,在他們的眼裡,只要自己不爽,就要拉上整個華夏族人陪葬。
整個華夏有眾多的以生命捍衛國家尊嚴的英雄,也不缺為了發洩自己的私憤,投靠異族與母國為敵的敗類。漢時的中行說,明末的范文程均是這類敗類的典範。
尤其是范文程這種人,就是他的主子都極度鄙夷他,將他編入《貳臣傳》中。
眼下比西南問題更要緊的是大明的政治傳承問題,雖然已經進入二月,朱瞻基對於死亡的陰影卻依然沒有消散。他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就突然倒下,一切都要以權力平穩過渡為主。
對於皇帝奇怪的表現,整個朝堂都是人心惶惶,做為皇帝的死忠帝黨的魁首,唐三任現在十分不滿皇帝現在的行為。
每一次想要與皇帝談一些比較私密的問題,都能看到皇后在身邊,對於這種後宮干政的行為,就算是唐三任思想不是那些迂腐的儒臣,還是無法表示淡定。
難道皇帝要學唐明皇嗎?這是唐三任的第一想法,曾經的君臣理想呢,難道已經拋諸腦後了嗎?
終於在先農壇皇帝親耕的時候,讓唐三任抓住了機會,將皇帝堵在了先農壇的偏殿裡。朱瞻基這段時間有點兒怕唐三任,他知道唐三任的不滿是因為什麼,可是卻無法解釋。
發生在他身上的離奇事情,越少人知道越好。
被堵在了偏殿裡,朱瞻基知道自己這回是無法躲藏了,只能將殿內的宦官全部清理出去,就連最親近的範安都打發了出去。
皇帝如此鄭重其事的表現讓唐三任心中一陣緊張,不知道皇帝接下來會對他說出什麼驚世駭俗之話。
“季重!你我君臣相識有多少年了?”
“回陛下!永樂二十二年陛下到房山招兵,相識以來到現在已經快十二年了。”
“是啊!十多年了,人生能有幾個十年啊?這麼多年你我君臣相互扶持,朕謝謝你了。”
“陛下何出此言?臣為陛下效忠本就是義之所在,食君之祿自當為君分憂。”
“你我君臣相知這麼多年,何必說這些套話,你知朕之理想,朕亦知你抱負,我們共同的理想是讓我們這個國家站在這個世界之巔,讓大明百姓過上富足安定再無戰亂之苦。
為了這個理想,朕與你們這些志同道合者勠力同心,讓我大明的國力一日強過一日。然而朕擔心的是有一天朕一旦駕崩,後繼的君主還能繼續我們這樣的事業嗎?”
“陛下!您才三十多歲,正是春秋正盛的時候,怎麼會有這種想法?”
“季重!遍觀史書朕發現皇帝大都短命,朕今年已經三十六了,眼看就到了不惑之年,可是皇太子卻只有七八歲,一旦朕駕崩之後,皇太子根本就不可能挑起大明的重擔,到時候中樞空虛,主弱臣強,我們的事業還能繼續下去嗎?”
唐三任愣在原地不知該說什麼,他沒想到皇帝竟然是在安排後事。難道坊間傳聞皇帝陛下已經病入膏肓是真的嗎?
“陛下!您是不是哪裡不舒服?還請陛下不要諱疾忌醫。”
“也就你唐季重敢這麼跟朕說話,朕的身體沒有任何的問題,不過未雨綢繆總該是錯不了的。朕之所以選擇皇后,是清楚皇后不是戀棧權力之人。
即使皇后戀棧權力,朕也有應對的手段,朕會安排你們作為託孤之臣,確保皇權不會旁落,造成國家的動盪。”
“陛下!您真的沒事吧?”唐三任還是有些不相信皇帝的話,若是身體沒問題,誰會這麼明顯的安排後事。
“真的沒事,只要你們把新政認真的推行下去,就是對朕最大的支援。”
“陛下放心,就是豁出命去,臣也會把新政推行下去,所有在新政中受益的百姓也是陛下最堅定的支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