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八章 西南土司(第2/2頁)
章節報錯
朱瞻基看完奏疏心中苦笑,看來這就是自己改變歷史的蝴蝶效應吧,麓川之役看來是要提前了。有了另一個時空的損兵折將的教訓,對於發兵討伐思氏卻要非常的慎重。
麓川之地,山高林密,又與緬甸諸土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想要徹底的征服非常困難。如果能夠選擇的話,朱瞻基寧願與蒙古騎兵對戰,也不願與這些山林中的土司作戰。
而且討伐麓川不僅僅是一場軍事鬥爭,更是一場政治鬥爭,錦衣衛有情報顯示,逃逸的內閣輔臣張瑛已經與家人一起逃到了麓川。
有了這個對大明瞭解甚深的漢人精英幫助,雲南更加的難以平定。還有一個更加關鍵的問題就是這些地方平定之後,該以什麼樣的方式統治,繼續沿用土司制度,用不了多少年還得養出一群造反者。
這些土司本就是當地的土皇帝,一旦覺得自己的實力足夠之後,一定會起兵造反,擴充自己的勢力範圍。
若是不用土官制度,改用流官制度,那會不會引起其他地方土司的不滿,整個雲貴、廣西、四川土司可是星羅棋佈,若是把這些土司都逼反了,大明的西南可就全亂了。
對於西南朱瞻基真的非常的頭疼,好多地方簡直就不適合人類居住,可是這些土司卻偏偏就生活在這些地方,朝廷大軍很難在這些地方展開。
不能再如另一個時空那樣在雲南耗盡國庫,導致大明後來的土木之變發生,必須要謀定而後動,爭取畢其功於一役,一戰將麓川之土司徹底平定,透過一場酣暢淋漓的大勝,震懾其他心懷叵測的土司。
朱瞻基提筆給沐晟寫了一封私信,這樣的私信並不具有法律效應,不過卻能讓沐晟明白皇帝的真實想法。
在信中,朱瞻基告訴沐晟暫時不用管思家父子的不臣之心,朝廷只要沿著怒江佈防,不讓思氏逆賊東渡怒江,怒江以西由著他去折騰。
思氏看到我大明表現軟弱必會生出自大之心,待其野心膨脹,我大明在怒江江防上露出一個破綻,讓其渡過怒江,在怒江之東將其圍殲。
朱瞻基真的不敢輕易做出出兵的決定,這一片區域就是典型亞熱帶雨林地帶,後世的遠征軍可就是從這一片區域進入緬甸,然後又有一部分遠征軍翻越野人山回到雲南。
與後世遠征軍不同的是現在的麓川大部分領地都在緬甸,屬於緬甸三宣六慰的一部分。這些地方大都屬於深山老林,管理困難,朝廷不得不設定土官施行羈縻管理。
在麓川之役後,對三宣六慰重新劃分,形成了南甸宣撫司、幹崖宣撫司、隴川宣撫司三個宣撫司,車裡宣慰司、緬甸宣慰司、木邦宣慰司、八百大甸宣慰司、孟養宣慰司、寮國宣慰司六個宣慰司。
大體上這些地方的行政權力都在土官手裡,不管所有的土司都不得相互攻伐,若是互相攻伐那就是打朝廷的臉面。
麓川宣慰司所做的就是對周圍的各個土司進行攻伐,這些受到欺負的土司自然要向大明爸爸告狀。若是大明不為這些土司做主,以後誰還會奉大明為爸爸。
究其根本就是朝廷的統治力達不到,這些邊遠之地就成了食之無肉、棄之有味的雞肋。若是統治力達到了,這些問題其實都會迎刃而解。
從去年得到張瑛逃跑的訊息,朱瞻基就一直在思考著西南土司的問題,整個西南的土司問題根本就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
無論是武力鎮壓還是懷柔統治都是治標不治本的做法,想要治其根本,就必須從兩個方面雙管齊下。
第一個方面就是透過教育,透過文化輸出讓這些山民從心裡認為自己就是大明百姓,只要他們開始說漢言、寫漢字,參加大明的科舉考試,官員選拔,幾代人的潛移默化之下,他們還會出現離心主義嗎?
第二個方面就是改變當地的人口結構,透過一系列的政策將山上的山民吸引到平地上,再透過扶持政策讓他們過上比山裡好的多的日子。
那些大山裡還是不要住人的好,想想後世那些大山裡為了改善交通,國家發揮出了基建狂魔的特性,投入了多少精力、財力,恐怕是上百年都難以回本。
以大明現在的人口密度,就是全部將這些山民都遷到平地上,大明的土地也是富富有餘。最為關鍵的是將土地釋放出來,不被世家大戶霸佔在手中,西南地方的獨特性,並不適合內地的新政改革。
要為西南專門設定一套改革方案,如何設定朱瞻基暫時還沒有想好,不過大概的框架已經差不多了,畢竟後世有成功的經驗,那就是改土歸流。
皇帝的回信讓黔國公沐晟有些不明所以,不過既然是皇帝的私信,那就意味著皇帝不願意將這件事拿到朝堂上討論。可是就這樣任由思任發在麓川肆虐,那他的這個隊伍就不好帶了。
沐晟當然沒有勇氣敢跟皇帝叫板,既然皇帝不願意派兵,那自己也就只能裝作什麼事都沒有發生,等到什麼時候出了大事再說吧。
皇帝讓他守住怒江以東就更加的沒有道理,思任發到現在的活動軌跡都一直在怒江以西、以南的地區,怒江以東人家根本就沒有過來。
不過皇帝既然說了要防守怒江,那就按照皇帝的意思辦吧,防守怒江就必須要有船隻,趁著現在的空閒時間,集中工匠打造船隻。
在怒江水流平緩、適合渡江的地方進行佈防,防止思任發哪天真的神經發作打過江來。
對於沐晟的不理解,朱瞻基管不了那麼多,他要做的事情太多,也先與方瑛兩小將現在正在西南招募山民,組建山地軍。目前才剛剛招募了幾千人,離成軍還很遙遠,這支軍隊沒有訓練出來之前,朱瞻基絕對不會拿平原上的軍隊去應對山林裡的土人,那是對士兵極大的不負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