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道不同(第2/2頁)
章節報錯
對於有朱瞻基這個作弊的利器,按圖索驥很快就在大寧附近找到了一處大型的銀銅伴生礦脈。
朱瞻基讓工匠們帶著採集的礦物樣本,返回大營面見朱棣。他想透過實際行動證明工匠對於一個國家的重要作用,可是現實再次給了他當頭一棒。
“不過是匠人發現了一個礦而已,有什麼大驚小怪的。沒有匠人那個礦就不在那裡嗎?”朱棣一臉不屑的問道。
“沒有匠人就發現不了這個礦脈,發現不了又何談開採,不能開採利用起來,這個礦就毫無價值,怎麼能說工匠無用呢?”
“天下工匠多如牛毛,這個發現不了,還有別人,雞司晨犬司夜各司其職而已,有什麼大驚小怪的,若是沒別的事你就下去吧,別影響朕與先生們商議軍國大事。”朱棣直接下了逐客令。
朱瞻基心算是徹底涼透了,連皇帝都對能夠讓國家富強的工匠嗤之以鼻,更何況其他既得利益者。
就算再不甘心,朱瞻基也只能退出大帳,這一刻他忽然有一種急迫之感,希望快一點掌握權力,只有掌握最高權力,才能夠推動自己想要做的事。
朱瞻基離開之後,楊榮向朱棣進諫道:“陛下,應該查一查殿下身邊之人,是否有什麼人在教唆殿下,臣覺得殿下現在有一點子墨子的思想。
這很危險,墨家在先秦為何會逐漸式微,就是因為主張非攻,這種思想極易造成天下分裂。
這也是後世君主都排斥墨家的原因,戰果之後大一統已經成為天下趨勢,任何逆天下潮流之人與學問都將被無情的拋棄。
我名教主張天下一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正是我名教興起的原因。”
朱棣手捋著鬍鬚頻頻點頭:“勉仁此言真是一語道破為何漢武帝會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真諦。”
“陛下所言甚是,自秦皇統六合一天下以來,大一統就是歷代先輩追求的目標。石敬瑭將幽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直到我大明驅逐韃虜、恢復中華才重新回到漢人手裡。
石敬瑭也因此遺臭萬年,成了後世帝王的一面鏡子,任何有動搖大一統的思想都是異端邪說,都必須加以禁止。”金幼孜的話語擲地有聲。
“幼孜說的不錯,華夏不能因大明而分裂,太孫的身邊一直有朕的人存在,並未發現有人蠱惑太孫。
這小子最近為何會迷上工匠之事,朕也不太清楚。不過這小子現在做起事來確實有模有樣,少了幾分浮躁,多了幾分沉穩。
有空的時候還要拜託兩位先生多給太孫講一講經史子集,讓太孫什麼才是真正的微言大義。”
“臣等領旨!”楊榮與金幼孜一齊躬身應是。
二人倒退著離開朱棣的中軍大帳,朱棣目送二人離去,扶著書案站起身形,突然感到一陣天旋地轉,直挺挺就向後倒下。
一旁服侍的隨堂太監馬雲手疾眼快上前用身體托住朱棣的身子,驚恐地問道:“皇爺!您這是怎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