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穿越者的朱由檢,心裡很清楚,火器的威力遠不是冷兵器能比擬的。

火器徹底取代冷兵器也是遲早的事。

作為陸戰之王的火炮,想要得到這個稱號,必須發展鐵質大炮!

但是朱由檢除了知道火炮未來的威力很大,射程很遠,

以及未來的主力火炮炮管都是鐵質的之外,其他的可謂是一問三不知。

這就導致的朱由檢這些年雖然大力發展火炮,大明的火炮製作工藝也得到了相應的發展,為大明培養了大量的鑄炮工匠。

但是事實上,大明的火炮研究進展並不快。

現在大明新築的火炮,銅炮佔據了9成之多,鐵炮只有不到1成.。

倒不是那些工匠不想製作鐵炮,實質是沒辦法啊。

因為材料技術的問題,鐵炮的威力要達到銅製火炮的威力,炮管必須的加厚。

但是這樣的結果就是導致了鐵炮重量更重,更容易炸膛。

對此,早已把數理化還給老師的朱由檢,只能那錢砸了。

不過現在有了火炮專家,估計能省不少錢(壞笑(›´ω`‹)。

“陛下,根據眼前的情報,我們覺得現在鐵炮之所以炸膛的原因是由於下面的原因。

一.這個時代對於大家元素的認識還處於初級狀態。對於各種元素對鋼鐵的作用的認識幾乎沒有。

所以在鋼鐵冶煉中,根本沒有人認識到各種稀有的金屬元素對鋼鐵效能的影響。更沒有人知道,硫磷等元素對鋼鐵的特性有多大的壞的影響。特別是在大明這個鐵礦石含硫磷高的國家,高硫磷含量使得鋼鐵非常的脆。

二,這個時代,鋼鐵的鑄造多為沙模,導致鑄後鋼鐵內部氣孔沙眼等非常多。這極大降低了鋼炮的韌性

三:溫度

四...”

“對此我們建議採取的辦法是1,改進鍊鐵方式,減少鐵中硫磷含量。

2.改用鐵模(即鐵範)鑄造鐵炮。3.,,,,。””

“鐵模鑄造,怎麼整?”朱由檢好奇的問道。

“(1)首先按鐵炮大小,分4—7節,作出泥炮。

(2)按泥炮節數分制鐵模泥型,每節泥型分成兩瓣,用車板旋制內面,使表面光潔,形狀規整,然後烘乾備用。泥型內放入預製的把手,澆注時和鐵模鑄成一體。

(3)用泥型翻鑄鐵模時,先將炮口那一節倒置在泥制平板上,用泥充填其中一瓣,烘乾後,蓋上泥制平板,將型箍緊,澆注後便得到第一節鐵模的一瓣。

然後除去填泥,又可如法鑄得另一瓣鐵模。這樣逐節澆注,就可鑄成層層榫合的整套鐵模。

(4)用鐵模鑄造鐵炮時,先在模的內表面刷上用細稻殼灰與細砂泥加水和成的塗料,再塗刷極細煤粉調製的第二層塗料,然後箍緊鐵模,烘熱、裝配泥芯,澆入鐵水。

待凝固後,立即脫去鐵模,趁炮身還是紅熱時,清除毛刺,除淨泥芯,得到成品。”

鐵模的特點是一模多鑄,成本低、工時少,“用一工之費而收數百工之利”,“用匠之省無算”;

減少表面清理,鏇銑內膛的工作量;鑄型不含水分,少生氣孔,用後收藏,維修方便,如果戰時緊迫,能很快投產以應急需。”

“好這個辦法好,這是令牌。擁有此令牌可以調動京城火器局,所有的人力物力,你們一定要早嘴短的時間之內把合格的鐵炮鑄造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