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對狗官判重型,怎敢要求民愛國?

國家好不好。政策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就是官員的清廉度。和好官的比例!

清官不一定是好官!但是貪官一定是狗官。

很多所謂清官,在基層的清官沒有能力造福百姓。到了高層的清流自己不幹事兒還不準別人幹事兒。

不利於國家的發展。

但是這一切都是有辦法解決的。

能力不足,那就培養!

相當清流,不幹事!

那就改制度,劃分職責,定量工作。把每個官員的職位該幹那些是都定好了。

愛幹就幹,不幹滾蛋。省的佔著茅坑不拉屎。

三條腿的蛤蟆不好找,難道想當官的人還難找嗎?

隨著大明基礎教育的不斷落實,讀書人的比例越來越高。

雖然很多人還沒有真正的成才,但是已經給大明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哪怕朱由檢現在學習洪武大帝,把那些貪官扒皮充草,也不用擔心沒人做官。

但是朱由檢做了這麼多年的皇帝,心態早已經發生了改變。

多年的帝王生涯,朱由檢早已不是曾經的那個愣頭小子了。

殺貪官易!穩天下難。

一個國家想要持續下去,靠一代代的明君是不現實的。

畢竟,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梁武帝蕭衍,南北朝時期南梁的開國皇帝,歷史上唯一被餓死的皇帝。

梁武帝早期聰穎睿智,勤於政務,納諫如流,反對奢侈力行節儉,政績卓著,如此作為也算是歷代帝王中的一流人物。

但是,梁武帝晚年昏聵,早期的睿智和知人善任蕩然無存,還迷上了佛教,數次去寺廟當住持,還是大臣花錢贖回來的,可謂奇葩中的奇葩,最終釀成侯景之亂,被活活餓死。

。。。

唐玄宗李隆基在位前期,在政治上很有作為。

他勤於政事,從各方面採取措施,鞏固和發展了唐朝政權。唐玄宗注意撥亂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賢相,勵精圖治,開創了唐朝的極盛之世——開元盛世。

但是在位後期逐漸怠慢朝政、寵信奸臣李林甫、楊國忠等;且寵愛楊貴妃,加上政策失誤和重用安祿山等塞外民族試圖來穩定唐王朝的邊疆,結果導致了後來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

在加上歷史上無數的幼帝登基,導致國家衰敗的事情時有發生,朱由檢根本不相信國家靠人治就能持續強盛。

想要國家強盛,必須實行法制,在輔以人治。

法治的社會中,法具有絕對的權威,一切的行為與交往都有確定的模式可以遵循,人們憑藉法律的指引來確定自己的行動。

人們合法的預期利益可以得到實現,人們權益的受損可以尋求法律得到補償。

法制可以極大的增強社會的穩定性。

但是法律畢竟是人制定的,人不是神,不可能想的十分完美。

這就導致法制的確可以確立一種人們普遍遵循的一種社會秩序,但是正是它的優點往往成了它致命的缺點。

秩序一定的穩定性、持續性、連續性往往意味著一定的保守性和滯後性。

社會生活的繁紛複雜,以及社會的變動不居,有限的條條框框是不能完全框定多彩的世界。

這個時候就需要人治來進行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