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 法制和人治(第1/2頁)
章節報錯
縱觀歷史,天災雖強,但是對國家造成的損失確不計人禍的千分之一。
遇天災,本就不幸。
然而天災之後相繼人禍,使災難中的百姓更加的不幸。
敲骨吸髓的地主、為富不仁的奸商、麻木冷漠的官府!
尤其是那些打著賑災旗號貪汙中飽的貪官汙吏,禍民之深,無以為甚。
很多豪強的土地,都是在天災年級,低價強收的百姓土地。
很多商人,發家靠的就是官商勾結,藉助災情,吸百姓的血。
天災不可避,人禍必須除!
自古以來,狗官,腐蝕了朝廷。
天災人禍,則往往成為了了壓倒朝廷的最後一根稻草。
大明想要,長治久安,就必須重視每次的災情。注重最底層百姓的生活。
不然縱使你軍隊在強大,國家在有錢,國家也難以安穩!
人性逐利,為了錢,很多人甘願當畜生!甘願出賣自己的良心!甘願當別人的一條狗!
面對災情,就對不能靠人性。
不然國家遲早會與他們手中。
由於現在的大明,交通,通訊依舊想當的落後。
訊息從災區傳到京城,在從京城傳遞回來,哪怕有信鴿在手,也得好幾個時辰,偏遠一點的地方可能需要1天的時間。
所以大明必須把刀駕到那些想趁機發國難財的人頭上。
為此朱由檢,早都想好了各種對策。除了旱災之外,其他大的天災大都會導致交通中斷,從而使的災區變成一個孤島。
災難初期,疫區的物資,從數學的角度來說,十天半個月之內,還是夠災區使用的。
有這十天半個月,足夠朝廷重新把災區連起來了。
但是現實往往很殘酷,敲骨吸髓的地主、為富不仁的奸商為了自己的利益,會拒絕平價出售手裡的物資!
更有甚者還會,藉助自己的資訊優勢和財力,搶先一步,把市場中流通的物資給聚集到自己的手中。
如果在碰到有拖延症的官府。
百姓要麼死,要麼反!
如果災區在大一點,不好意思,這個王朝已經註定要完蛋了。
平時把百姓當根草,災情的時候還不積極救援,百姓都活不下去了,你還指望百姓愛國,想啥呢?
古人云: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所謂君主,看似,權勢滔天。可以左右王朝的走向,決定天下黎民生死。
實際上,君主只不過是大海上中的一艘爛帆船罷了。
失德,忘威。
遲早完犢子!
朱由檢只是一個普通人,他不是聖人,哪怕嘴上說的在六,到了現實,根本做不到以德報怨!
在自己的仇人遇到傷害的,不捅一刀就不錯了,更笨不可能拿自己的命去救對方!
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於國家。
國愛人,人才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