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修建鐵路成本巨大,但是各位大人想必都已經知道鐵路的好處了。希望各位大人回京之後能上書,奏請陛下繼續修築鐵路。”

見目的達到,一旁的王承恩終於說出了此行的真正目的。

朱由檢為何讓他們坐車到天津?

空輛車,多裝點糧食拉過來不好嗎?

還不是為了讓他們切身感受一下鐵軌的魅力。

鐵路對國家的穩定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

但是修建鐵路的成本實在是太大了。

平均下來一里的7000餘兩銀子。

即便是現在大明一年的收入已經超過了1000萬兩白銀,也架不住這麼燒錢啊。

這也是朱由檢明知鐵路的好處,那怕後來簽到獲得了不少鐵軌。也沒有重新啟動鐵路計劃的一個重要原因。

朝廷需要規劃,需要京津鐵路在最短的時間之內產生收益。

只有產生了收益,才能忽悠人投資。

沒錯,開始的時候朱由檢並沒有打算光自己出錢。出物資。

倒不是朱由檢缺錢缺物資,

實在是沒有鐵路的話,陸地運輸的成本實在是太大了。

就好比修建京津鐵路為啥成本這麼高?

除了大家第一次修建不熟之外,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運輸的成本太高了。

根據不完全統計,至少有十分之一物資被浪費在了運輸上。

如果拉動投資,讓附近的地方豪強提供糧食,就能大大的減少糧食運輸的損耗。

即便到時候給對方一定的收益,到那時加起來,的成本也絕對要比現在的運輸的成本要低得多。

但是現在在地方豪強眼中,朱由檢就是一個昏君,一個大大的昏君。

他們不搗亂就謝天謝地了。

沒有見到收益之前,還指望他們投資!做夢呢?

至於招收散戶,朱由檢雖然也想,但是操作起來實在太難了。

現在可不是後世,拿個身份證記錄一下資訊就可以了。

所有的東西都需要一筆一劃的記到紙上。在簽字畫押,這樣一來任務可就大了去了。

當然了要是找一些有德行的人收集百姓手裡的糧食,在租借給施工隊,也不是不行,但是這裡面風險就大了。

人心難測。

俗話說,知人知面不知心。

一個慈眉善目的老頭,年輕的時候可能會是個殺人不眨眼的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