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到了?”王承恩等人異口同聲的問道。

別看京城離天津也就300來裡。

但是正常情況下,除了快馬加鞭,驛站換馬不換人之外,最少的2天的時間,才能從京城趕到天津。

要是坐馬車的話,最少的3天的時間。

這還是不帶重物的情況。

現在才過去多久,撐死了幾個時辰,怎麼可能會到天津?

“大人,不僅,我們到了,後面拉的貨物也快到了。”車廂外,小廝的聲音再次傳了進來。

“按照陛下的旨意,我們應該在天津港口下車,是不是我們出去看一下不就知道了。”

過了好一會,王承恩才慢悠悠的說道。

雖然心裡也不想相信一個白天就能到天津港口,但是總這麼待著也不是辦法。

開啟車門,走出站臺,聽著遠處潺潺的海浪聲,在加上一旁那淡淡的鹹味,王承恩大腦瞬間就清醒了。

是海,是大海!

這麼快,居然只用一個白天的就到了天津。

皇爺真是神機妙算啊。

王承恩心裡感慨道。

“這是天津港口”剛剛下車的劉鴻訓忍不住問道。

“是的大人,是天津港口,你看那邊就是大海,京城周邊可是沒有大海的。”一旁的小廝說道。

“我們花了多少個時辰?”

劉鴻訓問道。

作為大明的內閣成員,劉鴻訓不是傻子。

從北京到天津只需要一個白天,那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只要有鐵路,大明軍隊的行軍速度至少能翻三翻。

而且士兵的體力消耗極低,下車之後完全可以直接參加戰鬥。

古往今來,為何百姓起義,在朝廷大軍趕到之前,能糜爛一大片?

為何外敵一旦破關之後,就會糜爛千里?

除了大軍出征需要準備的東西太多之外,朝廷大軍的行軍速度也佔據了巨大的原因。

即便是以機動著稱的騎兵,一天最快也不過300裡。

換做步兵,一天能有50裡算頂天了。

現在呢,只不過一個白天,大家就行進了300裡,這樣的速度,如果用在軍隊上,絕對算的上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