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鐵路計劃(第2/3頁)
章節報錯
一個長相兇狠,滿臉傷疤的壯漢,也可能是一位戰場上的勇士。
一位風評極好,隔三差五做好事的鄉紳,可能背地裡進行著見不得人的勾當。
一位風評極差的人,也有可能是朝廷打入邪惡勢力的密探。
尋常百姓家裡,家產加起來,撐死了也就七八兩存銀。
換算成糧食也就七八石。
家底薄,他們抗風險的能力就差。
要是在遇到個騙子,打著朝廷的旗號,把他們給騙了。
那朝廷豈不是的吃大虧?
“先把,京津鐵路的第二道鐵路給修了,
天津靠海,直接把海路開通,到那時,京城和天津之間的交易必定增加數倍。到那時就是鐵路大展神威的時候了。”
“京城到中原,到陝西,到9邊的鐵路也必須提上日程。”
遠在京城的朱由檢盯著眼前的大明地圖盤算到。
“
蒸汽機的研究也該踏上日程了,有了蒸汽機,火車也就快了,到那時鐵路的威力才能到最大。”
真是的,早知要穿越,當初就該多學學數理化了。
看別人,一穿越,肥皂,玻璃立馬造起來,這些跨時代的產品,很快就成了主角的錢袋子。
再看看自己,穿越七八年了,也私下找過不少工匠,但是肥皂的影子還沒有見過到。至於玻璃,雖然工匠燒沙子還真燒出了玻璃,但是質量真的不忍直視。
也幸虧朱由檢有“煤山”在手,還在登基之前,做了無數的準備,不然只能等著慢慢等死了。
現在好不容易,扭轉了大明衰退的走向,清除了無數的改革攔路虎。
朱由檢必須繼續改革。
為了大明的未來。為了漢人的未來。為了將來自己國家的孩子不在被逼著學外語。
朱由檢必須把改革進行到底。
政策好改變,但是難以改變的確是人們根深蒂固的思想。
自古以來,流傳下來了無數的好的習俗,好的思想。
但是同樣的也流傳下了無數的糟粕。
就好比,生病,有相當一部分人,不會選擇找大夫,而是去找神婆。
運氣好,可能會自愈,但是運氣不好的話,可能就晾涼了。
這些糟粕早已深入人心,對朝廷,對家庭沒有一絲一毫的好處,甚至還會加重百姓的負擔。
但是很多百姓確只能默默的承受著這些糟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