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叛軍士兵工人加點作業當中,大秦帝國銀行很快就建立起來。

這是一座鋼筋混凝土的高層建築。

在銀行內部大部分都是倉庫,主要就為儲存那些貴族捐獻上來的珠寶首飾和貴重物品。

他們把這些貴重的東西送到這個銀行的倉庫當中,而換走一張張紙還覺得十分開心。

這在扶蘇看來是一個穩賺不賠的買賣,至少現在那座原來被很多大臣認為十分燒錢的大道的修建他已經不花一分錢。

無論國內還是國外,那些貴族們瘋狂地為這條路捐資,他們看到的是未來的商機。

他們能夠看到這條路可以給他們帶來無限的利潤回報。

而這對扶蘇來講都是他們自己的商業運作,而他該怎麼收稅還怎麼收稅。

對商路的稅收減免並不影響大秦帝國的國庫收入,相反還能促進商業繁榮,這何樂而不為呢?完全是一種空手套白狼。

很多帝國的貴族在投資之前都到西域的樓蘭城進行考察。

他們想要親眼看一看那個皇帝口中的未來商業中心是什麼樣。

這導致一段時間以來樓蘭城變成帝國範圍內最為繁華和熱鬧的地方。

因為大批中原貴族派出的商隊抵達,這裡的所有旅店一時之間竟然爆滿。

事實上作為西域咽喉要道,樓蘭城本來就應該是較為繁華的地段。

不過因為之前此地多有劫匪,同時行進道路十分不暢快,所以樓蘭城一直少有與內地交流。

並且,此處的房屋大部分還是以西域風格為主。

不過這裡還是有商業中心的潛質,因為樓蘭城住許多許多富有的商人。

他們住在這裡主要就是為同時和大秦帝國以及西域諸國進行生意往來。

作為咽喉要道的樓蘭國本來就是依靠這些商隊生存的一個國家。

再被扶蘇收服之後,他並沒有對這裡進行大的改造。

所以它的經濟環境與之前沒有太多差別。

而那些跑掉的商人在看到扶蘇並沒有對他們國家採取什麼措施、也沒有沒收樓蘭貴族的財產以後,便紛紛回到樓蘭城繼續自己的生意。

實際上

(本章未完,請翻頁)

樓蘭城經濟非常繁榮,裡面也有許多古老的貴族。

但是他市容市貌看起來卻沒有那麼規整,不過樓蘭的人口容納量還是比較大的。

因為即便從內陸來這麼多客商,樓蘭一樣都可以照單全收,沒有任何一個外地人說自己沒有地方住,找不到旅館。

這些客商來到樓蘭發現這裡是一個基礎設施相對落後,但是商業極其發達的地方。

仔細盤問才知道就是因為道路不暢才導致這裡一直髮展不起來。

周邊國家交流僅靠這些雲遊商人踏出來的土路進行交流。

所以樓蘭城城市建設一直沒有得到較大的發展。

當然隨著扶蘇未來咸陽到樓蘭的大道建成。

樓蘭發展成基礎設施先進的大城市也不過是時間問題。

因為扶蘇不止修建主路,也會修建樓蘭通往其他城市的輔路。

未來是以樓蘭城為核心,將向四周以網狀的道路形式繼續修建道路。

而扶蘇也計劃以樓蘭為西域的核心,向他的四周擴散大秦國的影響力。

對於西域,扶蘇可是下了大心血,現在韓信的裁軍計劃也已經完成。

八十萬生產建設兵團的部隊開往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