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他這麼一說,劉達覺得也沒問題。

談妥之後,劉達又帶著趙雲等人連夜趕回昌邑。

李乾也派李整回乘氏籌措糧食。

有了程昱、呂虔和李乾這三家支援,劉達覺得已經可以在議事時提出借糧之策。

第二日中午,劉達帶著趙雲趕回到昌邑。

劉岱和別駕治中還有各郡曹掾已經在議事廳中,不過他們沒有議出結論,全都在等著劉達回來而已。

兗州的這些僚屬都知道,雖然劉岱是兗州牧,但重大決定,大多都是聽從其子劉達的意見。

劉達進到議事廳時,眾人只見他眼袋腫脹,神情疲憊。

“文弘,如何?”

劉岱一見到兒子就急問,顯然已經等得很焦急了。

“父親,你還未與他們說嗎?”

見父親搖搖頭,劉達接著對眾人說道:“諸位,東平之亂,皆因缺糧,若平此亂,則需有糧,此事昨日已議,諸位皆已知悉。然而糧從何來?以我之見,當今之計,唯有向州中存糧大戶暫借糧食,以供東平屯田之民捱至收糧之時。”

“我贊同文弘此議。”

兗州牧劉岱緊接著表態支援。

“借糧?敢問將軍需借多少糧才夠?”

治中萬潛問道。

“十萬石。”

劉達淡淡回道。

十萬石糧說起來其實並不多,歷史上曹操屯田許都之下,便得谷百萬斛,公孫瓚更是積穀三百萬斛。

而以兗州一州之豪湊足十萬石糧,那還不是輕而易舉之事,現在最主要的就是看他們願不願意配合了。

“敢問將軍,明年如何還糧?”

萬潛又問道。

“不是明年還,是五年後還,各借多少,到時皆以雙倍償還。”

劉達笑答道。

“五年?!”

萬潛不可置信地看著劉達,見其點頭回應,便又看向劉岱說道:“使君,此事萬難施行,還請使君三思。”

“請使君三思。”

有三個郡曹掾跟著向劉岱拱手說道。

“仲德,你以為呢?”

劉岱對山陽太守程昱問道。

程昱捋須答道:“雖五年之期略長,但屯田五年之後,州中便可積糧百萬斛以上,到時若還二十萬石糧便是易事,我覺得可行。”

劉岱聽後滿意地笑了,又轉向毛階問道:“毛別駕,你認為呢?”

毛孝先嘆道:“也唯有如此了。”

其他五位郡曹掾也表示贊同借糧之策。

當下劉岱便決定,向州中各存糧大戶借糧,派出八位郡曹掾各赴郡國,催促協助各國守相一同施行。

萬潛等人雖不贊同,但州牧已定,他們也沒辦法,只能照命行事。

而劉達來不及歇息,便又帶著趙雲和五十騎奔赴東平,要去救下被擒的那一百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