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定策(第1/2頁)
章節報錯
程昱似乎知道劉達的來意,一見便問:“將軍來找我,說明心中已有決斷,只是此事不易行,將軍須與使君同有決念方可。”
劉達驚愕問道:“仲德知我來意?”
“將軍無非是為糧食而來,將軍既不欲失兵,又不欲失民,此前已經向各郡徵調存糧,如今就是想再調也已無糧可調,因此唯有向州中豪宗大戶借糧,方可解眼下之急,不知昱猜得可對?”
“知我者,仲德也。”劉達大喜,既然程昱能猜到自己的想法,想必應該會支援自己。“仲德以為此策是否可行?”
程昱沉吟之後回道:“可行是可行,只是此事不易行。將軍議事時已見,萬治中等人必不贊同此策,不少州中大族只怕也會極力反對,將軍到時是欲強借還是隨之?”
劉達堅定說道:“我只需十萬石糧,若已借足,我便隨之,若未足,那便只好強借了。”
“若是強借,將軍不怕州人反抗作亂嗎?”
“作亂?不至於。”劉達輕笑一聲,“我只是讓他們出點血,又沒要他們的命,也沒斷他們的活路,他們捨得與我拼命嗎?再說了,我這是有借有還的,還是雙倍奉還。”
這一點劉達早已想過,這些豪族大戶個個命比金貴,只要不是奪他們的田,斷他們的財路,而只是借些存糧,他們還不至於會為此來拼命。
當然,有些人不配合是肯定的,如果不想讓兗州所有的豪族都一起來反對,首先必須說服自己身邊這些豪族中人,讓他們起一個帶頭作用。
程昱家在兗州不算大富豪族,但他在兗州頗為有名,現在又是山陽太守,只要他同意,自己再去找李乾呂虔滿寵這幾個真正的豪族大姓商量,說服他們之後,便可以開始實行。
“哦,將軍打算要還?何時可還?”
這點倒讓程昱有些意外,這種借糧,所謂借一般就是說得好聽點而已,誰還會真的去以糧相還,大多都是以後州中屬吏優先從這些借糧大戶中錄用。
“五年,五年後雙倍償還。”
劉達說著伸出一隻手掌。
程昱捋須輕笑,五年,那不就是不想還嗎,五年後不知道劉岱還是不是兗州牧呢?到時候讓那些豪族大戶去找誰還糧。
但有個期限,鑿鑿之言,至少像那麼回事。
程昱思索片刻,說道:“將軍與使君若已意定,我便送書回家,讓縣中大戶舉應將軍之策,以解兗州當下之急。”
劉達聞言大喜,當即躬身揖禮道:“達多謝仲德公!”
激動之餘,劉達竟是以公相稱。
有了程昱的支援,下面的事就好辦多了。
程昱見狀忙躬身還禮:“將軍禮重。”
辭別程昱,劉達又直接趕到呂虔營中。
呂虔家也是豪族之家,光是家兵就有八百,可知其家之富。
劉達親自到營相訪,讓他大為意外,待說明來意,他想也不想便答應借出五千石糧。
像他家這樣的豪族,借出五千石糧只是小意思,周瑜向魯肅求糧的時候,魯肅家便有兩囷穀米,一囷三千石,當時便給了周瑜一囷。
不過要說富,除了徐州東海的麋氏之外,當時還有河南開封的鄭泰,家裡有田四百頃。
一頃就是一百畝,四百頃就是四萬畝,這些才是真正的大豪族。
得到呂虔的許諾,劉達又到太史慈軍中,帶上趙雲,領著五十名騎兵急奔任城,去見李乾。
李姓是兗州大姓,影響力自然不言而喻。
雖然他們不像東海麋氏那樣一家主萬家奴,但他們數千家聚在一起,相護相幫,要湊出幾千石糧應該沒問題。
劉達現在想要的,是他們李姓的態度,只要他們支援,其他大姓也會跟著支援。
有了這些大姓的支援,自己又有兵馬在手,兗州就亂不了。
李乾現在是守任城相,任城只是個小郡國,只有三個縣,因此他雖然不善理政,卻也沒什麼大事。
聽聞劉達親至,李乾帶著兒子李整急忙出城相迎。
劉達沒有和他廢話,直接說明來意。
李乾想了一下說道:“我們李姓在乘氏有五六千家,平均一家出兩石便有萬石,將軍,我們李姓保證可借出一萬石糧。”
“我知道你們有不少農戶存糧僅夠自用,不可強逼他們借糧,量力而為即可。”
“將軍放心,這點我懂,我們大戶可多借,貧戶可不借,湊出一萬石糧還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