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3章 明爭未起,暗鬥先至(第1/3頁)
章節報錯
五日後,涼州城。
之前說過,大寧所有的邊州,都府均位於國疆線上。
涼州城也是一樣,位置就位於涼州的最北邊。
而涼州又在大寧的最北方
如此一來,只有三十萬戶人口的涼州城便是整個大寧最北方的城池。
南邊是定山縣,北三百里就是天山山脈。
若是天氣好,aanbaanb站在城牆上就能遙遙看到綿延的雪山。
如此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便註定了涼州城哪怕是一州首府,但也肯定不會多麼繁華。
事實也確實是這樣。
拋開人口不說,涼州的各種“經濟指標”都在大寧排倒數,其它地方的百姓一聽到這個名字,能想到的就只有戰馬和好刀。
沒錯,aanbaanb涼州的特產便是一種棕身白首的戰馬,aanbaanb以及價效比極高的涼刀。
而這也從側面反應出了涼州的民風要比別的州郡更加彪悍一些。
驍勇善戰、豪爽義氣、大碗飲酒大口吃肉這便是大家對於涼州人的普遍印象。
這種印象雖不見得完全適用於每一個涼州人,但總體來說卻也沒錯。
總而言之,aanbaanb此前大家對涼州的觀感還是比較好的。
直到一年之前,涼州總兵溫文帶著一萬多涼州兵在原州城投敵大奉。
棄城投降,這本來就是一件十分恥辱的事情。
再加上當時蜀州軍在梁振的帶領下拼死戰至最後一兵一卒,便更凸顯出了涼州軍的不堪。
要知道,那時的蜀州已然被魏家牢牢掌控在手中了。
這種情況下樑振和蜀軍都能捨身取義,寧死也不投降。
而號稱“白甲上馬,紅甲下馬”的涼州軍卻全部投了敵,確實很難不讓人心生唾棄。
就這樣,涼州在大寧人心中的風評急轉直下,好似全部涼州人只在一夜之間就從義薄雲天的好漢變成了貪生怕死的鼠輩一般。
至於那位投降了大奉的溫文
雖然接受了投降,但大奉當然不可能保留涼州軍的建制,很快就將那一萬多人打散於各個大奉營部。
這些人在之後的戰鬥中死了一部分,剩下的也皆隨著五十萬大奉精銳全部葬身於原州城。
溫文是三品境,因此並未死在鎖龍陣中。
不過他的日子也並不好過。
“原州城慘案”之後,aanbaanb大奉大寧攻守易形,溫文便跟著鄔定且戰且退,aanbaanb直到退至奉元。
身為降將,aanbaanb大奉自然不會重用他,甚至還屢次派他率兵衝鋒陷陣。
好在溫文算是有點本事,終究沒有死在戰場上。
再後來,李岐投降,他就留在了奉元。
而現在據說已經去了新奉
關於溫文的事無關緊要,這裡便不再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