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五章大秦的第一次國考(第1/5頁)
章節報錯
大秦開年之後,除了扶蘇即將遠赴美洲的事,還有就是大秦的第一次科舉。
因為大秦學宮的成立,大秦計程車子,比預計的多了不少。
而考試的範圍,大部分都是趙昆制定的九科內容。
但考試範圍,卻是結合了大秦現在的實際情況定的。
比如新部門之一的建工部,墨家,公輸家之類的學派出身,這是必須的吧?
外行指導內行的話,事情還怎麼推進?
在制定學業科目的時候,趙昆跟嬴政和扶蘇都有談論,所以決議會上的考試內容,也是一項項挨個討論。
趙昆的想法,給了正在為科舉出題而抓耳撓腮的博士宮大佬們,提供了思路。
科舉框架很快就出爐了。
趙昆想要的,其實是類似於後世的文理分家。
百家學問,作為華夏文明的精華,自然都能夠鍛鍊學子的思維模式。
但是,側重點卻又有不盡相同。
儒家重禮儀德行,可以為主管教育以及禮儀、官員任命的部門提供人才。
法家自然不必多說,肯定是法部人才的主要來源地。
而其名家,毫無意外,可以主管對外交涉等職權。
其他學問,都各有用途。
不要看儒法兩家,似乎只會動嘴皮子,沒什麼卵用。
但是,能夠成為華夏之地排名前二的大學派,肯定是有自己的理由的。
據說兩家可以入主的部門長官,在本職之外,全部被授以“天官”的稱謂。
職權之大,由此可見一斑。
在決議會一次又一次的討論中,新的朝堂機構,逐漸出爐。
而科舉根據決議會傳出的訊息,也在不斷調整。
最後,當趙昆看到百家大佬們提供的整個流程的時候,不由得目瞪口呆。
大佬們商定的結果,便是分科考試!
儒法兩家,出一些基礎題目,作為基礎分。
這份試卷,是所有士子通用的。
另外,還有一項專科試卷,便是由其他專業對口的出。
而為了配合這次科舉,他們要求朝堂提供各種心機構的空閒職位。
趙昆無言以對。
這特麼哪裡是科舉考試,這分明就是後世的公考啊!
但是,不得不說,這種考試模式,還真的挺適合大秦如今的環境的。
不知不覺之中,時間便來到了春分之日的前一天。
嬴政下令,這一天中,整個咸陽戒嚴,禁市。